新浪福建 先锋湖里

守护“一号机密”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6月9日是第17个国际档案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安放在中央档案馆中的一批没有纸边的珍贵文件——承载我党早期记忆的“一号机密”:中央文库,一起重温无名英雄接力守护中央文库的传奇故事,回顾隐蔽战线为党的档案事业谱写的动人篇章。

中央文库 珍贵密档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中央重要文献的保管工作,1926年7月,中央秘书处在上海成立,下设专门文件保管处。1931年,周恩来请瞿秋白专门起草了《文件处置办法》,该办法详细规定了档案文件收集、保管的范围、内容,整理分类编目的原则、方法,成为党史上关于文件和档案管理的最早条例。自此,中央文库的文件保管工作进入有序发展阶段。1930年,随着革命环境不断恶化,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建立秘密工作的通告,规定各机关不宜保存文件,“不需要的文件,必须随时送至保管处保存”。至1931年10月,文件保管处已集中了文件资料20余箱,成为我党第一个中央级秘密档案库,党内习惯称之为中央文库。

中央文库保存着党中央2万余件珍贵历史文献,既有党的代表大会文件、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党中央的决议、纲领、宣言等重要文件,又有《共产党》、《红旗》等党刊;既有中央与各级党部来往信件,也有共产国际与我党来往的指示、报告等;既有苏区文件、红军军事文件,又有瞿秋白、苏兆征、彭湃、罗亦农、恽代英等革命烈士的遗嘱、遗墨、遗照等。这些反映我党早期记忆原貌的珍贵史料,堪称党的“一号机密”,现为中央档案馆的“镇馆之宝”。

瞿秋白《文件处置办法》手稿

隐蔽战线 生死守护

从1931年建立到1949年上海解放,中央文库一直秘密存放在风云动荡的十里洋场,隐匿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眼皮底下,前后10余位隐蔽战线同志接力,用生命和热血,确保了党的“一号机密”万无一失。为保护这些“稀世珍宝”,他们历尽艰辛、智胜顽敌,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1932年下半年,白色恐怖极为严重,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上海迁往江西中央苏区。陈为人、韩慧英夫妇奉党中央指示留在上海,接替张唯一负责保管这批珍贵文件。保管中央文库期间,陈为人对文件进行了分类整理,精心起草“开箱必读”,详细列明查阅须知和全部目录。为便于秘藏转移、降低风险,他还将文件四周空白纸边裁掉,将大字转抄为小字、厚纸换成薄纸,最终将2万余份文件全部重新整理装箱。他们常年在阁楼上生一盆炉火,一旦发生不测,“宁可放火烧楼,愿与文件俱焚”。1935年2月,张唯一、韩慧英相继被捕,陈为人与组织失去联系,经费来源断绝,带着3个年幼的孩子忍饥挨饿、艰难度日,却仍严格遵守文库管理要求,借钱租住独幢楼房。由于长期的辛勤劳累,陈为人积劳成疾,在将中央文库移交给徐强、李云夫妇后不久,牺牲在守护文库的岗位上,年仅38岁。

1939年,徐强、李云夫妇先后奉调前往延安,吴成方同志领导中央文库,先后安排周天宝和刘钊同志负责具体保管。1940年秋,缪谷稔接任文库保管人,他将文库档案伪装作“私人衣物”,运往英租界一幢独门小楼亭子间暂存。随后,又将其运到自己家中,贴身守护。数年如一日为保管中央文库殚精竭虑,使得缪谷稔耗尽心血,于1944年10月10日病逝,年仅39岁。

1942年夏,年仅23岁的陈来生,从病危的缪谷稔手中接过守护中央文库的重任。当时,日伪军警宪特的明岗暗哨遍布街头巷尾,并以铁丝网划地封锁。陈来生装扮成邮差,采用“小鱼钻网眼”的办法躲过敌人的盘查,用竹篮、面粉袋等简陋工具,手提肩扛,完成了“蚂蚁搬家”式的文件转移工作。之后,陈来生又将文库巧妙地存放在亲手修砌的阁楼夹墙内,并通过秘密方式维持着与党组织的联系。

参与保管中央文库的部分人员照片

千里调档 服务中央

1945年,党中央需要调阅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等文件。接到通知后,陈来生打开夹墙,在逼仄炎热的阁楼里,从两万多份档案中一份一份查找,找出中央所需的十几份文件,一一抄录后将抄件送给吴成方,用照相机将抄件拍成胶片,将胶片装在空干电池内,密送到华中局,再电发延安。千里调卷,未出丝毫差错,中央评价调阅的相关文件“对于中央解决党的若干历史问题上有很大帮助”。

1946年,党中央指示将文库中的部分文件运交中央使用。陪同周恩来到南京、上海参加国共两党谈判的刘少文,利用代表团成员可以乘坐国民党飞机来往延安、南京等地的有利条件,将首批5000份文件安全运抵延安,交中央秘书处保存。

1945年党中央发华中局情报部要求调档的3份电报底稿

完璧归赵 使命必达

1949年5月27日,红旗漫卷,上海解放。陈来生亲自押着胶皮车,将文库剩余的全部档案送到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后转交华东局办公厅。经过清点,档案计104包,共16箱,“未受到霉烂、虫蛀、鼠咬等半点的损伤”。至此,由无名英雄们守护18年的中央文库,完整移交党中央,隐蔽战线胜利完成党中央“备交将来我们天下之党史委员会”的使命嘱托,向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献上一份厚礼。

1949年9月18日,中央复电华东局,对保存文件有功的同志予以奖励。毛泽东特意将有功的“同志”改为有功的“人员”,以表彰对于保管中央文库有功的保管员亲属及朋友们。在中央领导同志指示下,1950年2月,中央文库档案被安全押送到中共中央秘书处。1959年中央档案馆建馆时,中央文库作为最珍贵的馆藏被接收进馆。

上海市委组织部关于接收陈来生保管的中央文库档案的证明

道义争担不息肩,守尽风雨唱凯旋!隐蔽战线先辈接力守护的不仅是中央文库的珍贵史料,更是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精神血脉。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家安全机关将始终传承红色基因,坚决担当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神圣使命,为护航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好无言的守护、作出无声的贡献。

来源: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