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变景区 翔安区田园综合体明年2月欢迎您

综合
关注厦门日报新闻大篷车“走基层 看变化”大型采访活动走进翔安新圩面前埔村,感受乡村振兴给它带来的喜人变化

本报最新航拍
翔安面前埔村将规划创建田园综合体项目。

面前埔村道路整洁。

面前埔村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的宣传广告。

面前埔村建起健康步道。
清晨从山里吹来的凉风,把农田大棚上的塑料薄膜轻轻地扬起来。翔安区新圩镇面前埔村67岁的农民蔡加庆和往常一样,径直来到地里干活,不到半个小时,他就把采摘下来的新鲜生菜,装满了放在田埂旁的筐子。一辆蔬菜运输车,停在不远处,准备开往上海、杭州等地。
蔡加庆在这片田地里,已经辛勤耕作了30多年,劳动方式在悄然变更,家乡的风貌也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最近,他和乡亲们拉家常时,最热的话题,就是刚刚在村里启动的七彩田园综合体建设以及翔安区在背后推进的“乡村振兴”的一揽子计划。
“庆祝改革开放40年——见证沧桑巨变 讲述百姓故事”厦门日报新闻大篷车日前驶入这里,我们的“走基层 看变化”大型采访活动“面前埔村站”,在当地农民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中开始了。
文/本报记者 殷 磊 王元晖
曾嫣艳 陈雅真 柯 笛
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深耕农业 这里成为希望的田野
在旧版地图上,可能很难找到面前埔村的位置——它所在的新圩镇,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作厦门的“北部边陲”,由于交通闭塞,甚至走进这个小山村的“外人”都很少。
按照以往的思维来判断,这很可能又是一个偏远山区的“空心村”:年轻人出去打工了,留下的仅是少数老人和孩子。
当日走在村里崭新整洁的道路上,记者看到的不仅是大量正在劳作的农民,还有许多趁着阳光透出云层的间隙,到房前屋后和村民广场上休憩的群众。大榕树茂盛的枝叶掩映着红砖古厝,人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空心村’和我们面前埔村从来都扯不上关系,我们这里土地肥沃,一年四季都有收成,村里的劳动力还不够用呢。”村干部蔡志泮言语中透露着自豪,据他介绍,包括三个自然村的面前埔村的1500多位村民九成以上都是以务农为生,当下大棚里种植的茄子、辣椒等作物,大约一个星期就可以采摘一次。
让村民们不外出,甚至让许多外乡人纷纷涌来就业的原因,这也许仅是其一。曾在面前埔担任过6任村主任的郭加油,今年才刚刚放下担子,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跟我到村里走走,就能看到村里人气旺的另一个重要缘由。”
绿树成荫的道路旁,修旧如旧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深溪自然村是如今面前埔村村民的最主要的聚居地。不远处,去年刚刚建成的东溪湿地公园鸟语花香,清澈的溪水如同碧绿的纽带把古宅水库与面前埔村有机地缠绕在一起。
已在面前埔村担任“主官”长达18年之久的郭加油,现在每天最惬意的事,无疑是绕着村庄逛几圈。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村子发展变化的每一个节点,依旧无比清晰地烙在他的脑海中:2005年,自来水、水泥路、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2010年,新农村建设,路面、水沟全面实现硬化;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各自然村绿化实质性铺开;2017年,农村小流域整治,东溪湿地公园从村里一直延伸到远处的云头村……郭加油自豪地说,对于未来的发展,他是最“敏锐”的,今年,在他第一次听到“乡村振兴”这个振聋发聩的声音的时候,一个晚上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做好产业 让土地实现产值最大化
夕阳刚刚在面前埔村的古厝间褪去最后一抹亮色,村里的小广场却马上亮堂起来,村民们揣着腰鼓,又如约聚到了一起。不过,据称,约十年前,这里的人们几乎还不会“唱歌跳舞”。
“只有生活好了,大家才能高兴得起来。”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防直言不讳。这家2009年起就扎根在面前埔的厦门农业龙头企业,做的就是“蔬菜生意”,当日在合作社现代化的车间里,40多名由农妇转化成的工人,正把从地里采摘上来的新鲜蔬菜,娴熟地装入运输盒里。
让郭防心怀感激的,还是他们脚下的这片农地。不过,据透露,上世纪80年代前的面前埔村,种的主要还是水稻、地瓜、花生等作物,农民的收入并不高,而此后大范围蔬菜种植带来的稳定收入,才让村民们纷纷转型种菜。
“别人种什么,我就种什么;什么效益好,我们就改种什么。”事实上,这种“跟风”效应,已经在多年前让面前埔村的农业发展类型发生了悄然变更。郭防呵呵地笑着,他说,“带动”、“引领”,在村里是“有传统”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翔安的政府部门也已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动向。如何让面前埔肥沃的土地实现产值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当地农民的获得感,是他们派出专家对农户实施农技扶持的同时,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毫无疑问,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就是面前埔村村民紧盯的一个标杆。而当日,记者在合作社的运营计划中,发现了一个显目的词汇——水果。据悉,今年开始,合作社正在谋划从单一的蔬菜种植向生态水果种植的转型,郭防说,随着农业旅游在翔安农村的落地生根,后者将让农民们获得更为稳定可观的收入,而在此过程中,传统的种植业也将向在乡村振兴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休闲农业转换。
积极转型 拉长产业链发展农业旅游
环绕面前埔村暗红色的人行步道上,最近出现了许多背着背包的游客的身影,而不久前在村里举行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启动仪式暨七彩田园项目签约仪式,也让村民们提前瞅见了自己未来的生活图景。
将来的面前埔村是什么样子的?其实,从现在村里一幢新设立的办公楼前的十几幅规划图,便可一览无遗。作为翔安区首个由国企和民企合作开发运营的乡村振兴项目,面前埔田园综合体不仅将承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更将快速融入当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走在村道上,受邀前来实施田园综合体规划创建的杭州华清集团福建分公司总经理吴泗海,成了村里人的“熟客”,而他自己,却一直自称是面前埔的“一分子”。“11月22日签约,27日完成土地平整,明年2月田园综合体的首期就可开门迎客了。”吴泗海描绘,在首期的七彩田园里,将有“黑珍珠”、“黄贝贝”等五色小番茄,有白色、紫色、黄色的各种形状的茄子,还有色彩斑斓的辣椒,而他们在推广种植科普、打造亲子研学一体化的旅游目的地之外,还将把当地的农业产业链拉长,让农民尝到更多甜头。
这时,一阵阵有节奏的敲打声从村里的几间古厝内传来,曾经空白的民宿业正在这里悄悄起步,根据一项“超前”的规划,面前埔村将建农业旅游的数字化平台,让每一位入股的村民都能在这个包括民宿经营在内的大平台中受益。
“面前埔农业旅游的道路还很长,我们当前要做的,就是把好事办好,在更多的村民中产生示范带动效应。”面前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叶金栋匆匆赶来,又匆匆地赶往村里的一个施工现场。其间,他给记者留了一盒首次由村里自己制作的“集味坊”绿豆饼,盒子上,村民们特意写下“乡村振兴”几个醒目的字眼。
人物故事
面前埔村村民郭志愿:
提供技术和种苗
与大家一同奔小康

本报记者采访郭志愿(左)。
“我跟二哥都在原来老宅基础上,同时盖了新房子。在政府的‘平改坡’项目扶持下,这次新盖的三层小楼还建了与众不同的坡型房顶。”沿着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门前的硬化水泥路往前走,郭志愿在前面一边带路,一边介绍,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与自豪。
在家中四兄弟中,郭志愿排行老三。从他3岁懂事起,一家6口人就挤在70平方米的低矮砖瓦房中。他说,这样的生活持续了15年,后来大哥、二哥接连成家,小小的砖瓦房里最多时住了8个人。
“现在的面前埔,早已大变样!”郭志愿说,以前村里只有平房、瓦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家门的杂草有一人高,村里没有自来水,卫生条件很差,出趟门就带回一脚泥泞。
2000年,在平房的基础上又加盖了两层,十几个房间宽敞明亮,郭志愿全家老小甭提多高兴了。再后来,四兄弟分别成家,大哥的儿子也在去年结婚生子,逢年过节全家人都聚在一起,热闹非凡。
“现在全村都在‘平改坡’,不仅能防渗漏、保温,房子外观也更漂亮了。”郭志愿说,全村“平改坡”项目第一期有39栋房,明年放眼过去都是漂亮屋顶啦。从平房到楼房,从土路到水泥路,从平顶到坡屋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面前埔村变得越来越美丽。
从2008年开始,郭志愿作为经销商,与厦门如意种苗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帮助村里引进高科技农作物品种,并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郭志愿说,此前村民大多种水稻、地瓜等传统农作物,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一亩地能收入上万元算不错,如今一亩地的产值甚至可以达到四万元。在政府引导下,不少商户与面前埔村开展合作,直接在村里收菜,实现了“产销一条龙”。
郭志愿称,自己就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现在生活安稳、富足,还能为村里作贡献,感觉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杭州华清集团福建分公司总经理
吴泗海:
从规划到投资
乡村振兴在路上

本报记者采访吴泗海(右)。
“这百亩地都已经起垄、翻整过了。”吴泗海站在田间地头,一边比画一边透露,明年2月初,用于亲子研学的科普大棚将建在这里,粉色的台湾藜麦、白色的宁夏百合、紫色的甘蓝……五彩斑斓的农作物,今后将成为面前埔村一道靓丽的田园景观。
给面前埔的田园染上色彩,这是未来五年内,吴泗海的创意构想之一。今年五月,他受邀来到面前埔村,为田园综合体进行规划。那时候,他没想到自己最终会留下来参与打造。
车子驶进面前埔,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蔬菜大棚,香喷喷的辣椒味儿扑鼻而来,又粗又长的茄子被成捆地架上车……近年来,面前埔村抓住美丽乡村发展机遇,实现传统农业转型的同时,借助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培育出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
这样的见闻,令吴泗海激动不已。“这是个大展拳脚的好机会!”吴泗海说,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华清集团凭借设计、旅游、商业等板块的综合实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发了多个旅游项目,这次他们将为面前埔田园综合体项目提供包含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等系列服务,打造乡村振兴的翔安样板。
如何在一个小小的面前埔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呢?吴泗海绞尽脑汁——利用面前埔村已有的产业结构,延伸农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为农民创造更多收益,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参与项目。
吴泗海的真诚与热情打动了村两委与村民。村干部们带着吴泗海的团队,踏遍了村里各个角落,了解村民们的需求。随后,他们承租了百亩集体土地。上个月,杭州华清集团与翔安投资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开发面前埔田园综合体项目。
这是集观光、体验、科普、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田园基地。吴泗海说,他与村民们都期盼面前埔村继续蜕变,让厦门人周末可以到这里下田种稻、入塘摸鱼,体验农耕的快乐。
原声
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员工蔡海英:
这些年,面前埔村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村民们有目共睹。4年前,我也回到村里,选择在家门口的企业上班,负责新鲜果蔬的包装与品质检验。工作地点距离家里就两分钟路程,这样既方便我照顾家中的老人,也方便我照顾年幼的孩子,薪资待遇也不比从前低。
面前埔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蔡加祥:
政府投入财力、物力、人力,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引来一个个好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带动村民们走上致富的道路。现在,面前埔6家合作社,常年提供不少就业岗位,让多数女村民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
名片
面前埔村
面前埔行政村下辖东寺庄、面前埔、深溪3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2514亩,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面前埔村与古宅村、后埔村、金柄村、凤路村、村尾村、新圩村、云头村、马塘村、上宅村、诗坂村、东寮社区、桂林村、庄垵村、后亭村、乌山村相邻。
来源:厦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