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永春桃城镇:政府上门服务“滞销菜”变“暖心菜”

新浪泉州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需求萎缩和物流不畅,农户蔬菜普遍严重滞销积压,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村干部迅速行动,协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变“滞销”为“至宝”。

破解“卖难” 让订单涌进来

位于德风社区长坑角落的颐园农场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挑拣、打包上海青、皇帝菜、小西红柿等多种果蔬。然而春节刚过的那些天可不是如此,疫情挡不住蔬果成熟的节奏,却阻滞了采收的工人、收购的商人和运输的车辆。

驻村工作队从春节到现在往农场跑了不下十趟,看着掉落一地的小西红柿和撑不了个把月的优质蔬菜,大家急在心里。除了紧盯农场做好防疫措施、有序复工复产,工作队迅速联系电视台对农场进行现场采访,通过报道宣传拓宽销路,最大程度降低损失。据悉,厦门某知名商超已与农场签订每日300份蔬菜的配送协议。

另外,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微信群发布售卖信息获取订单,组织志愿者根据订单采摘配送。挂钩领导周梅芬说,疫情期间“买难”和“卖难”并存,居民网上点菜、志愿者照单送货的销售模式不仅解了农场的燃眉之急,居民也能吃上平价优质的“放心菜”,还减少了上市场买菜的疫情风险。

镇村干部变身“带货达人”

“生菜、小白菜、上海青6毛一斤,莴笋1元一斤,都是没打农药的无公害绿色菜,亲们快砸单!”长安社区工作队长刘娅月在微信群里吆喝,这些天,除了日常下村、走访、值守的工作外,她还多了个身份——义务“销售员”。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细心的刘娅月发现菜农罗建明满脸愁容,原来,受疫情和运输影响,其种植的3000多斤蔬菜已经成熟,却无人问津,“再卖不出去,这一年就白忙活了。”工作队和村两委讨论后想出了妙招:采取“菜地直采+点对点配送”的直供模式,由菜农自行采摘、清洗、分装,工作队和村干部托管、托运、托售,分别运送到单位、居民小区和商超仓库门口,实行全程无接触配送。

社区书记林金仙开来自家私车帮忙送菜,村干部们不要油钱也不要人工费,全部收入都给菜农。“短短三天就卖出2000多斤,菠菜都订光了,照这个架势,剩下的也不愁啦!”罗建明笑开颜。(来源:乡愁故里桃城镇)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