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警方提醒:定制剧本骗学生“安全账户”不安全!5个“凡是”请牢记!

新浪泉州
关注子女在国外留学,令多少家庭羡慕不已。然而,近期骗子盯上了在国外留学的学生,还定制“特殊剧本”,骗取留学生的钱财。

一、“洗钱”剧本,黄同学被“江队长”骗走30万
3月2日,正在英国读书的黄同学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有一封紧急邮件在伦敦,要求其本人去领取。由于黄同学不在伦敦,无法前往。随后对方转接了一位“海关主任”,对方称2月24日,上海浦东机场查获一名涉嫌洗钱的犯罪嫌疑人,现场缴获180张银行卡,其中有一张卡是黄同学名下的,要求黄同学立即到公安局说明情况。
随后,电话又被转到“上海宝山区公安局刑侦支队江队长”手机,“江队长”通过手机通讯软件向黄同学发去一张“引渡公文”,内容要对黄同学“司法引渡”,要求黄同学保持电话畅通,实时接受警方调查。3月4日,“好心”的“江队长”又称,如果黄同学能够向“警方”证明是学生,并且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就可以暂缓执行“引渡”。于是,黄同学向在石狮的父母索要了15万元,转入对方提供的所谓“资金审查”账户,证实自己有经济能力。
3月5日,“江队长”再次来电话,“资金审查”账户里的余额要达到这个洗钱案件的一成,黄同学只好再次向该账户转了15万元。
3月6日,挖到“金矿”的“江队长”要求黄同学再缴纳20万元的保证金,这才引起了黄同学的父母起了怀疑,“江队长”轻易得到了30万后,便将黄同学联系方式拉黑。

二、“禁品”剧本,陈同学被“孙警官”诈骗10万
老家晋江的陈同学,今年19岁,目前在新加坡某管理学院读大一。今年3月8日,他接到一个自称快递公司的电话,对方称陈同学从新加坡寄到北京的一个包裹,里面有违禁用品被查获,必须配合“北京公安”的调查。随后电话被转接到“北京经侦调查科”的“孙警官”那里。“孙警官”称,陈同学涉嫌一起儿童拐卖的案件,已被通缉,还发给一个网址,陈同学在那里看到自己的“通缉令”。
随后,“好心的”的“孙警官”称,只要陈同学证明自己是学生,并且有有经济能力,不再从事犯罪,案件还有回旋的余地。于是陈同学向“孙警官”出示了自己银行卡余额截图,并且告知了卡号及密码。“孙警官”称系统要对该银行卡进行审核,会向陈同学手机发送一些验证码,要求陈同学告知手机收到的验证码。结果,陈同学卡里的10万余元全部被对方转走。
三、“绑架”剧本,幸好家人警惕报警
事情到此还没结束,“孙警官”称这笔钱还不足够证实陈同学的经济能力,竟又提了一个荒谬的要求,让陈同学在新加坡找个酒店躲起来,关闭通讯工具,由“孙警官”绑架陈同学,这样陈同学的家人就会为他“交赎金”。害怕的陈同学为了自证清白,居然按照“孙警官”的要求照做了。幸好陈同学的家人接到电话后,立即向新加坡警方报警,警方在当地一家酒店内找到了陈同学,避免了进一步上当受骗。
这几起案件,针对的都是留学生,诈骗的剧情,都是极其老套的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诈骗,然而短短几天时间内,这两名同学相继被骗数十万,由此可见出国留学的同学防骗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骗子如何得到留学生的资料?
骗子不仅知道受害人是留学生,并且知道他们的身份信息、手机号码、留学国家等等。那么,这些资料是怎么得到的?经查,骗子是通过互联网黑灰产业链,甚至直接从黑客手中买来的;而数据来源,既有留学中介的数据,又有航空公司的订票信息……
泉州警方温馨提醒
学生涉世未深,防范心理较低,而很多留学生独自在国外求学,面对这样定制剧情、PS的法律文书、骗子的威胁恐吓,很难抵挡得了。因此,只有提高留学生的防骗意识,才能避免此类诈骗的发生。
1.凡是接到自称公检法人员的电话,提到安全账户、清查资金、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2.凡是自称某部门工作人员,主动"帮你"转接电话至公检法的,都是诈骗!
3.凡是要求通电话内容绝对保密,或通过网络出示“警官证”“通缉令”的,都是诈骗!
4.凡是自称公安人员要求通过电话、微信等做笔录的,都是诈骗!
5.凡是要求前往酒店、家里、网吧等隐蔽的环境接受调查或自证清白的,都是诈骗!
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如遇诈骗,请尽快拨打110电话向警方求助!
来源:泉州公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