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在厦门圆满落幕
7月28日,由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福建省地震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厦门市地震局、万舜汇·诚毅科技探索中心、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科普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厦门市集美区成功举办。

44年前的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刹那间地动山摇、房屋倒塌,众多生命停止呼吸,居民失去家园。为纪念唐山大地震,普及防震减灾和应急自救知识,此次决赛特定于7月28日举行。
本次大赛是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重点科普活动之一,得到全国各地各级地震部门、灾害防御协会、科技馆、纪念馆、学校和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0多个省市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震部门和中国地震局直属单位开展了网络选拔赛,近千人报名参赛,规模属历年之最。通过选拔赛、预赛(北方赛区、南方赛区),最终有30名选手成功进入决赛。
决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们围绕“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主题,从不同角度,结合实际案例,生动讲解了减隔震技术、钻地蚯蚓机器人、抗震阻尼器等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以及《你不知道的地震急救包》、《给孩子的防震减灾课》、《家庭防震——你的家具摆放对了么》等实用内容,选手们精彩专业的分享,赢得在场专家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选手刘卫康、陕西省地震局选手雷羽南、温州科技馆选手张挺获得大赛一等奖及“防震减灾科普大使”称号,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选手左田田获得最佳形象奖,江苏省地震局选手叶学获得最佳口才奖,福建省地震局、厦门市地震局、万舜汇·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安徽省地震局、北京市防震减灾宣教中心、防灾科技学院、贵州省地震局、海南省地震局、黑龙江省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西安市地震局、浙江省地震局、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等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据悉,获得一等奖的三位选手将代表中国地震局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此次比赛全程通过央视频、Q学友等平台进行直播,吸引超过34万名观众在线观看。
在央视科教频道《透视新科技》栏目中还设置了第二现场,由央视主持人大赛优秀选手刘慧凝主持,邀请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何永年研究员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等专家,实时转播比赛,解答题目,点评赛况。
在中国地震局的统一指导和部署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已连续主办了四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主办方表示,举办此项大赛,旨在向公众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具有积极作用,还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防震减灾事业中来。
借由本次大赛契机,福建省地震局、厦门市应急管理局、厦门市地震局围绕防灾减灾日及重点时段,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宣教活动,走进社区及校园,让更多人了解防震减灾知识。
当晚,参赛选手及嘉宾还前往大赛承办单位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参观近期刚刚对公众开放的厦门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该科普基地按全国领先标准、由厦门市地震局与诚毅科技探索中心着力打造,数十个全新项目,让公众可以沉浸式体验地震、全面了解地震,掌握自救互救相关知识。
(通讯员:陈晖 滕钦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