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第三届影视基地峰会于厦开幕 谋势破局共话影视发展

摘要: 首届电视制片大会暨第三届影视基地峰会于10月20日上午在厦门开幕。

随着中国影视行业逐渐复苏,新冠肺炎疫情对剧组拍摄的影响逐步减弱,全国各大影视基地日渐恢复往日的热闹景象。作为中国影视行业的“晴雨表”,经历市场和疫情的双重冲击后,中国影视基地怎样在行业复苏的进程中抓住机遇,寻求突破,成为从业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国家广电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电影局、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承办的首届电视制片大会暨第三届影视基地峰会于10月20日上午在厦门开幕。

本届峰会以“育新机开新局 共谋影视发展”为主题,从国内影视基地建设成果、影视基地协同发展、工业化体系建立等影视产业链多个环节探讨影视基地发展的新方向,旨在搭建影视基地互动交流、资源对接、共谋发展的常态化平台,树立影视基地发展风向标。本次峰会吸引全国超50家专业影视基地代表参会,汇聚导演、制片人、编剧、影视企业代表等近400人。

谋势破局 共话影视发展

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主任陈建瑜在大会主论坛主旨演讲中提到,全国现有3000+家影视基地,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仅提供剧组拍摄;二是影视拍摄与旅游结合;三是仅提供旅游;四是影视+资本+地产,通过资本介入,以影视基地为抓手,带动地产开发。

今年,疫情对国内影视基地带来了冲击,同时也创造了机遇。近段时间各类影视基地相继出现了拍摄井喷和火爆的局面。仅象山今年接待的剧组已达152个,超过去年全年的拍摄量,比去年同期递增34%。未来影视基地发展可着重关注三大方面:一是找准定位,分析自身资源禀赋与优劣势;二是坚持创新,影视基地作为影视产业的重要一环,影视基地的发展要根据电影工业化未来趋势来谋篇布局;三是做好服务,影视基地本质上是服务行业,首先需要有服务的理念,配备强有力的服务团队,形成整套完整的服务标准体系。

聚焦基地 探寻产业创新

在20日下午分论坛现场,身处影视行业产业链条不同位置的多位从业者共聚一堂,以“探析产业新风口下的影视基地发展趋势”为主题,回望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从基建、服务等方面,共同发掘自身具备的优势,直面目前存在的短板,为影视基地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上半场:从爆款影视剧探讨影视基地的创新发展之路

本场论坛由著名编剧、导演赵宁宇担任主持人,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主任陈建瑜,都匀经济开发区影视管理中心主任、贵州都匀影文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文婷,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建筑一所副所长康玉清,北京华晟泰通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制片人孟凡耀,以及曾先后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策划室主任、文学研究室主任等职的温豪杰作为论坛嘉宾就影视基地的创新发展展开讨论。

陈建瑜表示为应对影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影视基地应朝着片场化、工厂化的方向逐步转型升级,迄今为止象山已建成摄影棚面积达35万平米,从数字摄影棚到标准的水下摄影棚一应俱全,本月还将开始建设中国首家ORED摄影棚,同时也在积极对接加拿大团队前往象山进行拍摄,朝着更加专业化、工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与“中国天眼”比邻,且凭借《陈情令》《我和我的家乡》等为观众熟知的“新贵”贵州都匀影视城,则由何文婷进行了详细分享与推介,她总结黔南影视产业三大优势:一是影视剧组景区免费拍摄;二是地处西南交通枢纽,便捷快速;三是气候人文环境优势,温差小。除此之外,都匀也建设摄影棚、演员公会等影视配套设施,健全影视产业发展体系。

康玉清在总结全国影视基地现状时透露,全国目前共有摄影棚180个左右,从区域分布上看,影视基地大多集中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这三个地域,但以四川成都、重庆、西安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有很多项目正在规划中。从项目主导上看,影视基地正从政府、国企主导向互联网资本主导迈进,同时教育产业作为新生力量也在带动影视基地向新的方向发展。

曾辗转于全国各大影视城,并促成多个影视基地建设的孟凡耀表示,建设影视城要突出它的实际意义,避免成为政府形象工程,可将城市记忆影视风景小镇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将具有纪念意义的当地特色场景予以保留,形成既是博物馆,又能拍戏的景区,提升场景利用率,赋予影视城更多所能承载的意义。

温豪杰则表示,取景地在很多时候不仅仅只承担房地产开发的功用,而是代表一个文化现象。当一个地方可以通过一座影视基地为外界熟知,它的作用比花费巨资开一次推介会要有用得多。他还呼吁行业重视影视设计师的作用,重视与编剧的交流,共同发掘影视基地的潜力。

下半场:谈影视基地产业链服务的共建与共赢

除影视基地硬件设施未来的赋能和发展之外,本场论坛还聚焦了基地软实力的提升。无锡市淘宝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斌,天泽娱乐法创始人、天驰君泰律所合伙人、国家文化影视立法特邀专家郑小强,北京龙德文创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投融资中心投资总监朱琳,影视工业网创始人、CEO卢放林,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AIPPI(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理事李燕蓉从服务为影视基地建设带来综合实力提升的角度展开讨论。

杨斌表示,协拍二字说起来容易,但在执行过程中,包括每个制片组、美术组,从选景到定妆的一系列环节都要展示给对方,而影视剧的服务和协拍需要场景式的展示,从古装戏到民国戏的建造,再到现代化的影视基地,特别是医院、公安局、法院等特殊场所,都是影视剧组拍摄过程中协调难度较大的场景,那么特殊场景的搭建也是完善协拍服务的措施之一。

郑小强表示影视行业与法律的关系特别突出,影视项目运作围绕着影视作品版权的产生,前期的创意、孵化、制作、设置等,影视园区相当于是全链条的服务基地,从影视主体设立、运营、变更到注销,全周期、全方位的服务,每一个环节都与法律息息相关,特别是变更涉及增资、股权配置等方面,影视项目或主体在运营过程中应当有更强的法律意识。

李燕蓉在论坛中提到大家常规以为出品方作为整个电影作品的运作、投资、主控的主体,应当拥有作品的著作权,但实际上电影作品著作权是归制片者。因此,影视产业基地综合服务法务特别重要,基地法律服务也要跟上,要给影视基地各从业人员,产业链的各从业人员,进行大量的重点核心的培训。

朱琳结合自身现有基金产品的投资策略,从资方角度解答了选择投资项目的标准和如何兼顾新生代创作者等方面的问题。她表示,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己方基金的投资策略会偏向谨慎,更为重视项目的渠道出口,是否有比较确定播出平台以及主创的履历、剧本品质等元素,同时也会关注具有较高潜力的优质项目。

卢放林则表示,影视基地和互联网有很多结合的可能性。从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在线影视职业教育,到影视产业云端化、数字化,卢放林从中看到了场景上云、线上看景、虚拟制片、资产上云、云端制作、人才上云等多种结合模式,包括影视基地线上课程的开发,通过互联网以规模化的方式去提高各基地与影视人才的基本素质。

搭建平台 助推产业联动

峰会积极搭建影视基地与项目资源对接的平台,举办影视基地推介会,持续发挥产业联动作用。本次推介会共收到近20家基地报名参会,其中西南影都、大连清风小镇(闯关东)影视基地 、浙江广电象山影视(基地)、中国海影城、平潭竹屿湾影视基地等7家影视基地上台进行推介,展现各家影视基地特色与优势。

线上分享 打破时空限制

第三届影视基地峰会携手影视工业网,打造五期“影视基地线上分享课”,邀请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主任陈建瑜,海口观澜湖冯小刚电影公社老北京街美术师、《一步之遥》美术指导田晓希,天泽娱乐法创始人、天驰君泰律所合伙人、国家文化影视立法特邀专家郑小强,中国影视后期产业联盟副理事长、Base FX 副总裁谢宁,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AIPPI(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理事李燕蓉。

五位涉及影视相关产业链条的资深专家、从业者基于影视基地建设运营、影视知识产权保护、影视法律服务、影视美术指导、影视后期等热点前沿课题,开展不同主题的线上分享。该课程将于11月在影视工业网正式上线,也是“影视基地+线上课程”的新探索。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