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思明红色印记】学校里闹革命?厦门二中的前身竟然藏着......

思明快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那个山河动荡的年代

爱国志士坚守着每一寸国土

无数革命先烈们用汗和血捍卫着

属于中国人的尊严

在鼓浪屿岛上

就有这么一座学校

它的背后

藏着一段动人心弦的红色往事

《战鼓逐浪》:教会学校闹革命

这首《厦门沦陷周年纪念歌》

由抗日救国团体厦门儿童救亡剧团创作

1939年在越南演出时

在越南各界、甚至殖民当局

引发巨大反响

厦儿团

是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中的一个小组

厦青团的故事

还要从一所学校说起

  英华中学老校友

丘鼎民

过去英华中学是基督教英国伦敦公会的山雅谷牧师创办的,他本来的目的是要培养基督教的学徒,对思想教育控制很严格。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5月10日

厦门也已经到了沦陷的边缘

山河破碎

偌大的中国

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

此时

厦门抗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副团长施青龙

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英华中学老校友

丘鼎民

要宣传抗日救国,那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组织这些群众来宣传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施青龙和谢亿仁就想着可以利用英华的礼堂,也可以用教会来掩护,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大大提高群众抗日情绪。

中共厦门工委立即组织

市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慰劳工作团、

文化节救亡协会、鼓浪屿青年抗战服务团、

厦门诗歌会和厦门儿童救亡剧团

共108人,齐集英华学校大礼堂

宣布成立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

厦儿团

作为厦青团的第九工作组

历尽艰辛,徒步行至广州

取道香港,辗转越南

每经一地

都张贴标语

在街头演出、讲演、教唱抗日歌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英华学校复校

校长许扬三是一位开明人士

聘请了一批思想进步的教师

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他们利用上课和课余交谈之机

对学生进行民主、爱国教育

揭露国民党统治的反动本质

引导学生追求进步,爱国气氛弥漫学校

解放战争时期

中共厦门工委(闽中)

中共厦门市工委(闽西南)

中共厦门市委(城工部)

这三个不同隶属的党组织

都在英华中学独立活动过

分别发展学生党员,建立地下党支部

历史硝烟散去

曾经闹过革命的教会学校

已经变成厦门市第二中学

和煦的阳光和朗朗的书声

或许,正是当年那些远走他乡的少年心中

最祈盼的图景

光阴流转

这里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但校舍中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精神

却历久弥新,从未改变!

来源:厦门卫视、厦门广电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