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这座红砖楼是厦门工运发源地……

闽南同城会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土堆巷68号,

位于厦门最繁华的地带之一:大同路。

原本只是座普通的南洋特色小楼。

1927年1月24日,

罗扬才等人在此成立厦门总工会。

来自各界的厦门基层工人代表齐聚在此,

见证了这一重大事件的诞生。

如今,经历近百年的变迁,

这座建筑已经成为了红色历史的革命圣地。

作为原厦门市总工会的副巡视员,

马兴达深知总工会诞生的历史意义,

将所有的工作热忱倾注在这里。

也见证了新时代下,这里的发展和成长。

他说,

工运先驱是影响我们的精神支柱。

在厦门这座奋斗的城市中,

只有“爱拼才会赢”。

今天,马兴达先生为我们再叙历史,

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1927年

从此工人有力量 

厦门总工会成立

工人成为厦门红色革命的中坚力量

厦门总工会旧址,藏身于厦门市大同路185号旁边一条两米多宽的小巷:土堆巷。里面的那座三层红砖大楼,就是著名的土堆巷68号红楼,曾是厦门工人运动的指挥部。

据马兴达先生讲述,选择土堆巷68号成为总工会的地址,有地理上的优势。上个世纪,大同路是厦门最繁华的地方之一,而土堆巷就在其中。当时的土堆巷纵横交错,交通十分发达,每条路都可以通到码头。热闹的商圈店铺林立,成为当时厦门工人群众进出频繁的地带。

而成立总工会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工人被压迫现象明显。当时的码头工人不仅要缴纳客栈费、服装费等,并且一直饱受帮派、恶棍等势力的压榨。

1927年1月24日,总工会成立大会在晚上进行。那晚电力不足,工人们点燃蜡烛照亮会场。大会通过了总工会章程,选出30多名委员。其中,罗扬才任委员长、杨世宁任副委员长。工会成立后,提出的最关键的工人运动口号就是“劳工神圣”。

随着罗扬才的领导,工人们开始进行理论的掌握和思想的洗礼。为了维护工人的最大利益,罗扬才等工会领导深入电厂、到码头同资本家进行谈判,来降低工人工作时间,提升工人工资。值得一提的,就是当时厦门工人掀起一场以“二五”加薪为目标的“罢山罢海”斗争。从此,工人的工作时数提出“8小时工作制”,工资增加25%。

马兴达先生提到:厦门总工会的成立,对于全国来说,是具有轰动性的。而对于厦门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政治上,引领工人阶级从“不自觉不成熟”向“自觉成熟”的方向发展,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向。第二,形成了统一的全市总工会的组织。第三,灌输团结斗争的思想,引领工人阶级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进行斗争……

如今

新时代的产业大军来了 

一支集知识、技能、创新

于一身的产业大军

为厦门建设做贡献

作为老工会人,马兴达先生也将“劳工神圣”的口号一直铭记在心。在他看来,“劳工神圣”就是工人运动的初心。这个神圣包括政治上的神圣,政治上一定要有党的坚强的领导,工人阶级作为整个国家政权的支柱,要引领整个国家建设走前头,当排头。也包括经济上的神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神圣,劳动创造一切。

如今,厦门市总工会会员已数以百万计。共享职工之家、职工书屋、职工学堂、劳模创新工作室、劳动竞赛……不断引导和服务职工队伍前行。

从注重政治引领,到全力保障和素质提升等,厦门工会也在不断完善发展。工会培养的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也一直积极投身于厦门建设,为推进厦门“两高两化”建设贡献力量。

综合来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厦门红色记忆》、厦门市总工会、思明快报等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