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率先启动 基层卫生慢阻肺呼吸康复训练项目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手放在腹部,吸气、腹部鼓起,放松、身体往前倾……”10月20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思明区开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启动基层卫生慢阻肺疾病肺功能呼吸康复训练项目,向社区的早期慢阻肺居民提供居家康复指导。这也是该项目在全市首次开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慢阻肺康复管理是个综合性长期性的管理过程,除了合理科学用药外,肺康复锻炼也是慢阻肺疾病管理中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手段。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护师王玲介绍,此次开展的慢阻肺疾病肺功能呼吸康复训练项目,主要包括慢阻肺治疗药物吸入前的规范化准备、吸入药物后的居家呼吸康复操和呼吸肌训练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操作简单,居民日常在家中便可进行这样的呼吸锻炼,有利于缓解慢阻肺早期患者呼吸不适的症状,提高肺功能,防止病情发展至急性加重期”。

据悉,此次中山医院医护人员教授的居家呼吸康复操由该院钟南山院士名医工作室专家郑则广教授首创,操作简单,慢阻肺患者在家中便可进行呼吸锻炼,有助于缓解慢阻肺早期患者呼吸不适的症状,提高肺功能,避免病情发展至急性加重期。另外,呼吸肌锻炼中使用的呼吸训练器可以连接微信小程序,居民绑定并进行测试评估、呼吸训练后,健康数据会反馈到厦大附属中山医院与开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后台,医护人员便可对患者的训练情况、肺功能指标等进行监测、指导,提供慢病管理服务。

王玲也提醒,许多慢阻肺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此时肺功能已开始迅速下降,有症状就诊时已经丧失了约一半的肺功能,因此居民因注意早筛查早治疗,高危人群应定期到医院门诊筛查肺功能。

[小贴士]慢阻肺高危因素:

1。年龄>40周岁

2。有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史

3。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化学物质、生物燃料烟雾或空气污染

4。慢性咳嗽、咳痰、气喘超过2周

5。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病史

(通讯员  石青青)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