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小扣宝金厝,读懂樟洋村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小扣宝金厝   读懂樟洋村

她拥有丰富的农产资源,橄榄、茶油、雪柑、脐橙、茭白,槟榔芋头。村民并没有因此而炫富,依旧过着朴实、平淡的农家日子;

她最不愁的是书香门第,古代进士、举人、秀才,当今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挤满了古老的民居。长辈们也没有因此沾沾自喜,仍将耕读传家写入族谱;

她最耀眼的是明清古厝,从明代的邓氏祖厝,到清代宝金厝、炉边厝、上爿厝、刘氏祖厝……一个村庄保留有许多宏大古厝,像守住金矿一样。村民们却淡然地说,那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生命符号,我们要用一生去读懂它。

读得懂吗?我一个外乡人,1027日上午绞尽脑汁地站在这里——闽清县梅溪镇樟洋村。

读一遍,不懂,太深沉了,这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读两遍,还是不懂,扑面而来的文化渊源,像清溪水一样源远流长;

我还要再来几次……

小扣宝金厝

一条卵石铺就的悠长田间步行道,将我们一行人引到了一片古旧残缺的黄土墙面前。我不由地低下头,向这位历史老人深深鞠一躬,您要经历了多少风吹日晒,几多的风剥雨蚀,才能将这样一座土墙剥落侵蚀得如此天翻地老。但他却依然顽强地站在天宇之下,守卫着土墙里的“宝金厝”——清代古建筑的灿烂。这让我不由地想起了闽清特产橄榄,朴实无华的外表,却有清甜得让人口舌生津的品质!

难怪,这座清代遗留下的古厝,会得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青睐。2018年,为了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闽清县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签订了战略协议,在樟洋村设立全国首批“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全国只有五个工作站),同时还设立了“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是什么因素引来了清华大学“筑巢养凤”呢?站里的工作人员郑文凡告诉记者,除了县、镇各级政府鼎力支持与当地自然人文条件外,这里独特的古厝建筑也是一项重要的因素。

这极大地吸引我来阅读这座古厝的兴致。

跨入宝金厝大门,古香古色中又飘着一缕缕清新的空气,像一位身着水袖古装的腼腆姑娘,向我们款款走来。一问随行的两位热心长辈才知道,原来房子破损严重,摇摇欲坠,县政府拨款200万元与清华大学方携手,修旧如旧,让这位历史老人旧貌变新颜,欣欣然地矗立在樟洋村的田间,敞怀笑迎八方来宾。这座古厝又有了新气象。说他“新”,是新在室内展览的布局,大厅会议室的陈设,展示了时代的气象,其余的一切如旧。

这让随行的两位“古稀老人”童颜大展,原本就开朗、敞怀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个说:这屋就是我小时候睡觉的房子。那个说:这个石磨就是小时候我过年时磨浆用的石磨……看到他们脸上闪现出的愉悦与兴奋,我理解了国家号召保护古厝,不仅仅是保留下一个古代建筑符号,还是一条镀金的情感链条,牵挂着乡愁、乡情、乡恋、乡趣。

是呀,你瞧,两位年已古稀的长辈,一时间成了淘气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声讨”对方过去的“不是”。这期间,我也随着他们沉浸在童年幸福生活中。也许这才真正是古厝的魅力吧,她展现了古厝里浸染出来的乐观、积极向上又不失风趣的性格。我这样想着。

林国辉老人情不自禁地介绍起古厝来——

宝金厝坐东向西,全部是木厝结构,占地约1600平方米,由厝外门埕、回廊、书院、正座、横厝构成,正座面阔五间,左右进深三间,高三层,东、南、北三向楼上楼下有环围正座,足可以摆下酒席宽度的回廊连通;书院二层前后都有1.5米走廊与回照连通,走廊回廊外是2米宽的排水沟,沟环绕东、南、北三方向……

林老先生说的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我却听的云里雾里。这哪是一座古厝呀,分明是一部古建筑的宝典。难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会像选妃子一样选中樟洋村,选中宝金厝。

古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如今还在樟洋村上空,熠熠生辉。

古建筑宝典

细品樟洋村

因为这里的人文景观、历史沉淀、文化遗产实在太丰富了,一个17.14平方千米的村域面积,居然有这么多丰富璀璨的文化,像天空的繁星一样闪烁在樟洋村上空;又像是大海汹涌的波涛,在祖国乡村振兴的阳光普照下,星光点点,熠熠生辉。如果你不细细品读,一定会挂一漏万,遗憾此行。

还是先循着清晨鸟啼声,寻找宋代状元郑性之两袖清风一身书香的身影吧。

古时候,樟洋、石郑一带统称清溪境,但从石郑外出,樟洋是必经之路,这样樟洋与石郑之间自然形成一条古道。正是这条幽深崎岖的古道,让清溪境的有志青年郑性之——一位深山苦读,壮志满怀的莘莘学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进了科举考场,并一举成名,戴上了当年科举状元的光环。成了万人瞩目的状元郎。据史料记载,郑性之,宋宁宗嘉定元年举进士第一,官至吏部侍郎、左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他后来的故事一定很多,很多,遗憾,风雨浸没了他的身影,将他的故事淹没在芸芸众生的人海中。但人们没有忘记他一步一个脚印的艰难步履,从这样的脚印里,村民们读懂了信仰的力量,苦读的精神。于是艰辛道路的山顶上,人们修建了一座亭:岭头亭。除了为过往山民提供休息方便外,更重要的是纪念这位状元的足迹。同样的在这里也供奉起神像来,据村民反映香火很旺。尤其是每年考学时期,必然会有不少家长、学子来到这里,上香,许愿。

当然,上香者,许愿者,心里都明白一点:勤奋苦读才是状元郎的真道理。不过这也成为了村里的一份文化遗产,一份精神财富。就像这屹立百年的庙宇身后的那株松树一样,它的根紧紧咬住了脚下的石头,甚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用大自然的养分,滋养着自己的根基。这应该是这里许愿祈福者们读懂的一种品质吧。

要不然,他们怎么会一代又一代人来这里供奉呢?

村子另一个方向的“文昌宫”身后,是一条通往县城的古驿道,乡村振兴建设中,又将这条古道修葺一番,为了保护登山爱好者健身安全,古道靠悬崖方向,都修起护栏。拾阶而上,道并不狭小,往来登山者可以随意通过。大约登到300米后,就有一个观景平台,供游客休息观赏美景,哪怕是坐下品茶论道都很惬意。观景台前方,便是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大山。大山怀抱里,错落有致地甜甜地睡着无数民居。那十几座古厝,俨然是这里的长者,他们以古朴的身姿,传递给游客的却是自信、乐观、坚韧的情怀。他们在悠悠的白云下,默念着往日的艰辛,在清爽的秋风中,享受着当下的乡村振兴。

观景台后面巨石上,是苍劲有力的楷书“万松岭”三个大字,这是郑性之状元郎的真迹,厚重遒劲的笔道,说明了写这三个字时,他已然不是当年翩翩少年的状元郎了,生活的打磨,仕途的风光,让他的字,有了更多的语言,更丰富的理念。他的一笔一划,都传递给世人一种庄严厚重的感觉,似乎在告诉后人,做人应该这样品性端庄,站得住立得稳,哪怕是万松岭再崎岖,他也立在这里快千年了。

相比之下,边上的一个隶书“听涛”的碑文,就显得小气,文文弱弱的,依偎在“状元郎”身边,是个小媳妇还是娇媳妇,暂且不去论她。她是民国时期闽清县县长徐尧炤的题词,看来这位县长大人面对“状元郎”还是比较低调,懂得降低自己身份。我静静地伫立在这里,想聆听一下万松岭的涛声。不知怎么,我没有听到涛声,却听到了樟洋村建设的澎湃潮流声,听到村民艰苦创业坚实的脚步声,听到村民爽朗的幸福笑声。

来吧,你们一定能听出不同的声音,能品读出不同的人生感受。

品味橄榄

村口直行约10来米,就看到一栋古建筑,占地面积不大,前面就是一大片农田,身靠大山,白墙,灰瓦、燕尾屋檐,显得身段娇小可人。进门一看,才知道这里原来是古时候的剧场。有趣的是,进大门直走头顶是舞台,舞台下是通道,前面是观众席,观众席前方是神龛,供奉着几位大神。看来,这里自古以来就有人神共乐的民风。难怪,大门的门楣上牌匾是“威烈庙”几个大字。舞台左右两边都有一个错层,供乐队尽情发挥。左边还有一个小房间,那是演员们化妆用的。由此看来,整个剧场布局合理,结构巧妙,尽显出当年建筑师的智慧与创意。

戏班

/

笔记

站在古代的舞台上,想象当年演员们为村民演尽世间百态,倾诉爱恨情仇,让村民在辛苦劳动之余,享受一下戏剧人生的慰藉。演员们在这里如鱼得水,上下穿梭,演绎历史,道尽古今,有趣的是,这些“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在展示给村民不一样的人生后,明白自己卑微的戏子身份,谦卑地用小字在戏台后面的墙上,留下演出戏班的名号,剧目,演出的时间等字样。历年的戏班都这么做,仔细辨认有:闽班、乐庆班、古赛乐庆班、闽侯县抗敌后援宣传——乐然班……密密麻麻写满了墙。

这不经意的行为,无形中为樟洋村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宝藏:一则,可以研究往年农村戏剧文化的历史;二则,可以从中把脉当年的政治文化生活;三则,探讨旧社会戏子的艰辛生活。

或许还有很多,有待于专家们去探索。

我却从这个剧场看到了一种品质——橄榄的品质:绿色的外表,平淡无奇,却有着让人愉悦的情怀,让人口舌生津的回味!

你读懂樟洋村了吗?

我没有读懂,因为自己学识浅薄,很难理解这里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丰富的遗迹。

我回身向村里深深鞠个躬,我敬畏这里深厚的历史,我倾慕这里自然景观,我更敬重这里勤劳朴实善良真诚的村民。

我抱憾地离开了樟洋村。

旅游攻略

福银高速公路闽清出口,右转进入316国道,往古田南平方向行车约7公里,到北溪村左转上山,6公里直到樟洋村,路况良好。

樟洋村是福建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适合深度游,亲子游,一日游。

 

编辑|陈佳慧

主办|八闽乡村福州运营中心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