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一中古今融合注重优质均衡发展,再获国家级荣誉

综合
关注
■根植千年文化土壤,同安一中书香满园。

■同安一中滨海校区。
同安是厦门的历史文化之根,与千年同安一脉相承的同安一中走过近百年历程,成为厦门优质教育的“地标”之一。近期,这所省级文明校园获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国字号荣誉。
文/记者 黄文水 通讯员 林文足 黄松明
图/同安一中提供
肩负使命
传承名校基因注入新动能
创建十二年一贯制校区
同安文化是厦门文化发达的根系之一,根植于跨越千年的文化土壤,而同安一中传承海滨邹鲁遗风,立德树人育英才。
同安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洪志荣介绍,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曾在此设堂讲学。自1924年学校创建以来厚积薄发,四度夺得福建省高考状元,曾被誉为“福建省高考红旗校”。
如今,作为厦门城市建设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岛外功能提升的重要区域,同安新城“产城人融合”的蓝图日渐清晰。厦门跨岛发展战略实施20年之际,地处同安新城的同安一中滨海校区,肩负起新城教育崛起的使命,为同安新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7年9月,同安一中滨海校区正式开办,新校区规划114个班。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同安一中滨海校区粗具规模,现有教学班82个、学生3831人。2021年9月滨海校区高中部正式启用,形成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校区。
传承名校基因的同安一中滨海校区,探索总结了“规范管理,创新德育,立足科研,精准教学”的办学模式,滨海校区小学部迈入市直属校中上水平的队列,初中部和高中部稳步进入市直属校第一方阵。
硕果累累
四个阶段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曾获评“全国十佳”创新学校
1000年前,同安诞生了一位科技巨匠——苏颂;1000年后,这里成为弘扬苏颂科创理念和工匠精神的“厦门未来科技城核心区”。
2020年是苏颂诞辰1000周年,这一年,同安一中的学子参加第35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项目全部获奖,共获2项省一等奖、3项省二等奖、1项省三等奖。其中两个项目被选送参加全国赛。同安一中教师康良溪参赛的项目获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项目一等奖,被选送参加全国赛。
此次获奖只是同安一中科创教育结硕果的缩影。重视科创教育是该校传统,多年的积累为学校打下了深厚的科创竞赛基础,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科技周、科技游园等活动,激发学生科研梦想。
据校方介绍,学校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兴趣培养阶段,学生根据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研究方向,学校通过“导师制”指导学生;二是人才预培养阶段,挖掘学生潜质,对入选英才计划的培养对象进行“一对一导师制”培养,有效衔接英才计划;三是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阶段,主要通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锻炼学生;四是“一生一档”助成长、跟踪发展做榜样阶段,为参加英才计划的学生建立高中成长档案,跟踪发展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等。
同安一中曾获评“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康良溪老师获“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荣誉称号,学生季晓煜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最高综合奖——中国科协主席奖等。此外,近十年来还获全国奥赛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4枚;奥赛省一等奖达51人次,二三等奖获奖人数超百人。

■同安一中获评“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
爱心育人
教师与新疆班学生结对子
给予家人般的温暖关爱
近期,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同安一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称号,以表彰同安一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同安一中副校长江坚智说,自2006年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以来,学校十分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对广大师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民族团结教育,传承民族团结基因,赓续家国情怀。
学校优秀教师与新疆班学生“走亲戚”结对子,通过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关心、心理疏导,让学生感受家人般的温暖;每年举办新疆班毕业典礼,记录孩子们在校4年的成长足迹,开展感恩教育,勉励他们成为栋梁之才。
此外,学校新疆班还成立“雪莲志愿者服务队”,联合大同街道残疾人援助中心连续五年开展爱心义卖活动,长期资助6名新疆贫困小学生。
走进同安一中校园,能感受到“书香满园”的浓厚氛围。学校大力创建文明校园,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在注重环境育人的同时,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与生活相融,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学生发掘潜能、展现个性提供空间,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多元化育人的需求。(来源:厦门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