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的守护!在厦“复旦中山人”驰援上海共战“疫”

综合
关注“我是党员我先上!”“上海是我牵挂的地方,有召必回!”“我有援鄂经历,也有定点医院救治和核酸采样经验,必须我去!”……4月6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选派83名医务人员,前往上海支援抗疫,参与新冠患者定点医院——老年医学中心的医疗任务,主要负责普通型、中重型新冠患者的救治工作。


据悉,作为由上海总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运营、同质化管理的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有百余名上海专家、骨干常驻厦门医院,而厦门医院招录的职工,也都曾前往上海求学、培训。曾经,他们从上海到厦门,跨越千里,只为百姓免受异地求医之苦而来;此刻,一声号召,他们义不容辞,回援上海共战“疫”。
此次援沪医疗队涵盖了医师、护士、行政等岗位人员,其中约一半是党员,有13名长期派驻厦门医院的上海专家、骨干,有70名是经上海总部培训后返厦工作的医务天使。沪厦双城,在职工们的心底,更多了另一种特殊的链接和情感,他们用爱诠释着最美的“双向奔赴”。
“山海”情深义无反顾:“定将带领队员圆满完成驰援任务”
“从读书到工作,我在上海20年,2016年派驻到厦门医院工作。” 此次援沪医疗队队长,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邵叶波说道。因为工作关系,2016年,邵叶波被上海总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委以重任,派驻厦门医院参与建设,至今驻厦已有6年。
“这些年,上海总部为厦门医院输出人才、技术、品牌等,带来‘复旦中山’优质诊疗。此次上海疫情告急,我们回援上海义不容辞!”邵叶波说,这是双向的互帮互助,体现了上海和福建、和厦门之间的水乳情深。“我定将带领队员们齐心协力共抗疫情,圆满完成驰援任务。”

▲忙碌的工作之余,邵叶波仍积极参与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图为邵叶波(左)引导来院市民操作核酸检测预约。
抗疫夫妻档守“沪”平安:“希望上海早日回归熟悉的模样”
王帅是上海总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派驻厦门医院的医疗队队员,胸外科医师,在得知支援通知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上海是我的第二家乡,毕业后就在上海工作,今年初派驻厦门医院。此次上海疫情暴发以来,我始终牵挂着,随时‘待命’,有召必应,有召必回。”

▲王帅(左)作为厦门医院胸外科中坚力量,协助科主任积极做好科室年轻医师的“传、帮、带”工作。
据悉,王帅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些天都奋战在上海抗疫一线。得知王帅报名回沪支援,妻子理解且支持;而作为“医二代”的孩子,似乎格外的懂事:“爸爸妈妈打‘怪兽’时要保护好自己,以后我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 王帅表示,支援抗疫责无旁贷,希望同上海的“战友”一道同心抗疫,让上海早日回归熟悉的模样。

▲图为儿子得知王帅将回沪支援抗疫画的画。
同样派驻厦门医院已有4年之久的护理专家、护士长左颖,也是此次医院援沪医疗队副队长。“我是上海人,这段时间身在上海的丈夫一直作为党员志愿者,奔波奋战在抗疫一线。”左颖说,支援家乡义不容辞,共同为上海、为抗疫出份力。

90后抗疫“老兵”再出征:“倾尽全力支援抗疫”
2020年驰援武汉,2021年支援厦门新冠定点医院,且多次参与外出核酸采样任务。武伟鹏虽是90后,但已是一名抗疫“老兵”,此次他再次报名出征:“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希望通过自身的行动,带头号召大家奋战抗疫。”
据悉,1个多月前,武伟鹏刚成为“新手”奶爸,正是妻儿最需要被照顾的时候,他再次选择出征:“去年支援抗疫时,妻子怀孕,都是最需要我的时候,但妻子总是理解并支持我,让我在前方安心抗疫。”出征前夜,武伟鹏哄睡孩子,妻子在一旁收拾行囊。“我曾经在上海求学和生活过,也有不少良师益友在上海。此次支援,一定倾尽全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希望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武伟鹏说。

▲2020年驰援武汉,2021年支援厦门新冠定点医院,且多次参与外出核酸采样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