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校友圈”加持产业群,火炬高新区吸引高能级项目落地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作为厦门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

“三高”企业集聚地、

厦门千亿产业链(群)主要载体

以及创新创业重要平台

厦门火炬高新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优

积极开展校友招商活动

力争跑出一条

校友招商的“破圈之路”

吹响校友经济赋能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

厦门火炬高新区

梦开始的地方

在近日举行的“大厦栋梁”计划启动暨厦门校友经济联盟成立大会上,火炬高新区有海辰储能厦门二期项目、中科华联锂电池湿法隔膜项目、乾照光电增资项目、思坦Micro-LED生产及模组制造项目、微亚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五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参与集中签约。

从梦想到现实

从技术到应用

在火炬高新区这片创新创业创造热土

校友经济不断开花结果

精策划

着力招引优质产业项目

一批校友企业相继落地,是对火炬高新区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

校友企业为什么钟情火炬高新区?数据能很好地解答这个疑问。

厦门火炬高新区是全国三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先后获得18块“国字号”招牌,聚集各类企业150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00多家,占厦门近五成。建设各类创新平台100多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4家。

招商脚步不歇,产业发展动力不竭。精心策划优质校友项目;走访调研校友企业;组建工作专班,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主动靠前服务……

近段时间以来,在厦门火炬高新区,以校友为C位的各项活动密集展开。火炬高新区以“大厦栋梁”计划启动暨厦门校友经济联盟成立大会这一活动为契机和重要抓手, 将发展校友经济与产业链招商工作深度融合, 以立足产业基础的“强链补链拓链”为主线,以北理工、厦大等优质“校友资源”为工作抓手,重点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着力招引优质产业项目。

拼实力

全方位支持企业落地生根

“从项目洽谈到落地,进展非常快。”说这句话的,是厦门大学校友潘志民,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公司拟在厦门火炬高新区投资建设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和研发总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的工作效率非常高,有什么困难找他们,都会帮忙解决”。

把校友项目引进来、留得住,背后是政策、服务、环境、制度等综合要素的实力比拼。

火炬高新区聚焦载体、资金等招商项目落地要素,进一步加强针对性保障工作,通过提前进行产业用地规划、加快招商载体建设、推荐基金投资等方式,为校友企业及项目的落地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同时,火炬高新区把校友企业作为“企业生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区内校友企业的联系和走访调研,了解发展情况与实际困难,组建工作专班,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主动靠前服务,深入挖掘增资扩产潜力,实现“筑巢引凤栖”到“花开蝶自来”的跨越。

出实招

为校友企业保驾护航

一期项目于2019年年底投产;二期项目于2020年开工,今年6月1日顺利竣工;三期项目将于今年年内启动建设……扎根火炬高新区12年,厦大校友企业、我国第一大碳化硅半导体纯外延晶片生产商——瀚天天成上演了企业发展的“三级跳”。

二期项目主要建设6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生产线厂房及配套设施,年产能达20万片,2022年预计实现产值约11亿元。“项目早一天竣工,就能早一天投产,早一天出效益。得益于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项目克服疫情影响,如期完工,为公司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瀚天天成有关负责人表示。

△瀚天天成碳化硅产业园二期项目近期顺利竣工

图为生产线一角

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摄

在火炬高新区,瀚天天成、星速购、奥谱天成等一批校友企业蓬勃发展,它们是校友与厦门并肩偕行的生动注解,是校友经济在火炬高新区结出的硕果。以项目为一个个原点,逐步串起产业链、生态链,“校友圈”正带动着一条条“产业群”。 

经过30年的发展,火炬高新区已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为创新创业企业的不同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火炬高新区将持续厚植校友经济沃土,通过一系列实招、暖招,为校友企业保驾护航,促进校友企业与高新区同发展、共成长。

厦门火炬高新区

校友经济创新创业

集聚园区

立足“一区多园、跨岛发展”的发展路线

火炬高新区推出五个

产业基础深厚、发展特色鲜明的成熟园区

作为“校友经济创新创业集聚园区” 

◆ 园区定位:主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平台和承载省市重点项目的新空间

◆产业发展:同安片区产业定位为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翔安片区产业定位为平板显示、集成电路、LED、微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引进主导产业和“专精特新”项目,预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孵化载体

夏海滨 摄

◆ 园区定位:软件信息服务总部基地及高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产业发展:重点引进企业总部,聚焦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计算机与通信设备、金融与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等产业。已有华为开发者创新中心、腾讯优图AI、赛意、算能、麒麟软件、恒业影视等高能级项目入驻园区

◆ 园区定位:创新研发+应用推广

◆产业发展:聚焦新一代移动互联、智慧城市、动漫游戏等产业领域,汇聚美图、美亚柏科、美柚、四三九九、吉比特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园区先后被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中国骨干软件园区十强(第七)等荣誉

◆ 园区定位:融合创新+产业规模化

◆产业发展:形成“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电子商务、智慧城市与行业应用、移动互联”五大产业细分领域。产业集中度占比和规模以上企业本土培育率均超过90%,吸引西瓜视频、抖音、云知声、中控、正保、齐悟科技等知名企业落户园区

◆ 园区定位:中小科技企业孵化、新兴产业培育、招商引才基地

◆产业发展:石墨烯新材料、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生物医药和健康、新兴数字产业、智能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拥有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中科华联

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拟在厦门火炬高新区,投资建设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和研发总部,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这个项目的背后,离不开厦大校友潘志民的推动。

“我最喜欢去厦门大学,50岁还经常进去厦大转一转,”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潘志民有着浓厚的校友情结,他曾在厦门大学化学系接受本科教育,在厦大MBA接受工商管理学硕士的教育。

厦大治学严谨、学风浓郁,独特的精神和文化魅力,赋予了他实在、严谨的人生态度和爱校爱家乡的深厚情怀,“这是我一生的财富”。

去年,得知能源巨头宁德时代落户厦门,潘志民便开始跟火炬高新区沟通探讨,把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和研发总部引到厦门来。

中科华联是国内唯一从事动力锂电池湿法隔膜整套生产装备的供应商,“厦门大力发展锂电池行业,湿法隔膜作为这个产业的上游材料供应要补齐”。 

项目规划20亿平方米湿法锂电池隔膜产能,用地需求220亩,新建7.5米幅宽超高强、大宽幅新型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线8条。

“从洽谈到落地,项目进展非常快,”潘志民说,厦门市政府、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对项目的支持力度大、举措实、效率高,金融资源、银行的支持力度也很大,“我们充分感受到厦门对投资项目的热情和温暖,被深深地吸引和打动”。

目前,该项目已注册落地,相关工作正逐步展开,预计10个月内建成2条生产线,1年内建成4条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将达到30亿元。

厦门微亚智能科技

在火炬高新区创业11年后,厦门微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即将迎来新的飞跃——拟在同翔高新区投资建设面积达30亩的微亚智能制造产业园。

厦大EMBA校友,“70”后公司创始人张馨月“70”后的知性、刚毅,锁定目标后便迎难而上、不轻言放弃。 

通过代理销售进口产品掘得第一桶金后,张馨月将目光投向高端智能制造领域。微亚智能科技累计投入到研发的资金超过1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到15%-20%,公司设立“光、机、电、算、软”五大中心,每年研发上百种新产品新工艺。

△微亚科技实验室里,年轻工程师们正在测试相关数据

厦门日报记者 黄晓珍 摄

微亚专注于智能制造的视觉软件及系统集成服务,如今微亚智能科技已发展成为国内工业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服务于宸鸿科技、宁德时代、友达光电、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蓝思科技、Apple和Meta等知名头部企业,预计2022年订单可达4亿-5亿元。

“这么多年来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政府与我们同在,很关心我们这些科技企业的发展,”张馨月表示。厦门一流的营商环境、火炬高新区贴心的服务,让微亚智能科技在厦创业再“加码”。据介绍,公司拟新建的微亚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投资2.5亿元,研发新能源和半导体行业AOI设备。

▌厦门火炬高新区新闻信息中心出品 

▌记者:刘艳 通讯员:管轩 刘清

▌编辑:李舜 

▌审核:管轩

来源:厦门火炬高新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