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70.8海洋科普论坛回眸:让我们把科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约2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走出非洲

一步步征服陆地

约8000年前,人类开始通过潜水

将探索的足迹迈入海洋

人类与生俱来就对未知充满无尽的想象

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

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高

但仍要看到,科普工作还存在短板

高质量科普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

网络伪科普流传、专业科普人才缺乏……

三年前,70.8海洋媒体实验室在厦门成立

作为全国首个顶尖科研机构

与权威媒体联合创建,

并致力于创新海洋科学传播范式的

海洋媒体实验室——

“科学融合传播”概念应势而生

因海而生,向光奔跑,三年中,70.8海洋媒体实验室一点点坚守、一步步前行。

努力成为在海洋科学大众化传播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海洋科普知识传播、科普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型平台。

今天,我们带来“海洋科普论坛”暨70.8海洋媒体实验室成立三周年系列活动——

各界嘉宾带来精彩主旨报告

跨界思想不断激烈碰撞

大咖沙龙对话

深入讨论海洋科普的可持续

与未来发展之路

进阶海洋科学传播

2.0时代 

我们一起同行!

// 主旨演讲

PART 01。新媒体环境下 

科研机构科普的话语重构

成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生部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十三五”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运营中科院物理所新媒体矩阵,全网关注人数近800万,两次获得“典赞·科普中国”年度十大科普自媒体。

“科研机构可以调整原本学术风的话语体系,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向公众进行科学普及。”

PART 02。科学传播 

未来十年的新机会在何方?  

游识猷

果壳网 主笔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典赞·科普中国2019十大科普自媒体,微博2021最具商业价值科学科普大V,微博2017十大影响力科学大V,持续关注生物、医学、心理、环境领域的前沿进展,曾主持选编《中国科普作品年选》系列。

“科学机构可以和媒体合作,为其提供有细节的好故事,今日传播能够出圈的内容,一是深度内容,二是简短易懂的内容。”

PART 03。互联网公司走向碳中和

的路径及对海洋领域的探索 

杨沁菲

腾讯科技 战略部

高级商业分析经理

腾讯SSV(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碳中和战略商分经理,多年战略分析经验,曾就任贝恩咨询公司,现就职腾讯战略发展部,负责碳中和相关工作,聚焦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支持。

“环境问题既是大概率大影响但缓慢发生的灰犀牛,也是小概率但极高风险的黑天鹅。除自身碳中和目标外,企业也应赋能外部,成为中国低碳科技的引领者。”

// 对话沙龙

吴昊昊

(主持人)

厦门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科普专员

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学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沙龙嘉宾:

朱家麟

厦门晚报原总编辑

《厦门吃海记》作者

洪雷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副董事长

卫视中心主任、东南卫视总监

周卓诚

科普博主“开水族馆的生物男”

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游识猷

果壳网 主笔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

对话主题 

“大科普“政策背景下

海洋科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各位老师们的成长经历中,与海洋有什么渊源故事呢?

幼时的“好开心,又有海鲜吃了”,青少年时对鱼类的求知欲……海洋与我的生活紧密相关,让我更相信海洋故事一定是科学传播的好故事。

小时候家里人开玩笑说不能轻易下海,会被“虎鲨”吃掉,越成长越抑制不住对海的热爱,在我心中是神秘、值得冒险的海洋。

海洋不仅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于我更是重要的知识来源、文化来源,小时候脚被砂石一次次磨破也坚持“探索”海洋的经历,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的人格。

从小对海洋更多的是敬畏感,有幸见过一次白海豚跃出海面的震撼场景,便再也忘不了了,我想,科学有时候传播的也是一种敬畏感吧。

关于当下的科普/海洋科普,大家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吗?

相比几年前,我们国家的海洋科普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这是让人非常期待的趋势。

安全是当下这个时代中非常关键的议题,而海洋直接影响着许多方面的安全,食品、环境……因此公众更应关注海洋。科普者可以尝试从现实社会大众的需求出发,构建关系、吸引公众参与,最后讲好中国海洋科普故事。

现在的科普也存在着“无序”的困境,唯流量论至上,一些科普账号为了流量会忽视科学本身的严肃性,这是很错误的做法,因此我们需要专业的科学家走到台前去。

科普也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之一,因为科普的阵地更应该让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占领,跳出被动思路,主动科普。在中国走向海洋科普的道路上,通过科普让公众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为了海洋做了哪些实事。

// 现场回顾

论坛开始,厦门大学特聘教授、70.8海洋媒体实验室主任史大林对过往的三年进行了回顾。

2019年到2022年,因海而生,像海而长,“一群有趣的科学家,用科学改变世界,用科学带给你好玩”。三年来,300+海洋科普团队践行海洋人才队伍建设、200+原创海洋科普作品、联合社会各界合作100+海洋科普活动,累计传播量3000万+……史大林汇报结束后,三位主讲嘉宾分别进行了精彩纷呈的主旨报告。

表彰仪式

主旨报告结束后,论坛迎来了一个特殊的颁奖仪式。这三年,70.8从0到1,离不开许多朋友、兄弟单位的帮助。

就有这样一群人链接着厦大海洋与各大中小学校,让海洋科学的火花在青少年的心中闪烁。

戴民汉院士在现场为厦门市音乐学校周甜老师、厦门一中林露芳老师颁发了70.8海洋媒体实验室“中小学科学点火人”荣誉证书。

同样,在蓝色梦想的感召下,70.8也见证了很多人的成长,他们从科普小白到能现在为海洋科普侃侃而谈,尽心尽力地为海洋代言,用语言、用画面、用行动为海洋发声、为科学发声。

史大林教授、卓传伟先生为王嫣语、史文卿、李依睿、刘思琦、孙雪琼五位同学颁发了70.8海洋媒体实验室“海洋代言人”优秀学员获奖证书。

最后,中国科学院院士、70.8海洋媒体实验室理事长戴民汉进行了总结致辞——

“海洋之于地球,犹如水之于人类,科学无论怎么传播,其’科学‘的本质不会改变,我们所做的科普就是从一种科学到另一种科学,它必须是准确、正确的科学,而不能是庸俗、错误的科学。科学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把这种方式传递给大众。”

戴院士的发言以对团队成员、合作伙伴的真挚感谢结束,论坛也以海洋媒体实验室的三周年生日仪式收尾,戴民汉院士与卓传伟先生合力切下生日蛋糕的第一刀,在分发蛋糕的欢愉中,论坛正式结束。

//

这三年,我们追赶光、成为光、汇集光、发散光,我们都十分相信未来是属于海洋科普的新时代,因为这份相信的力量来自我们,也来自一直给予70.8帮助和支持信任的各界同仁。

从“科学融合传播”

迈入海洋科学传播2.0时代

科普之路漫长

70.8海洋媒体实验室全员将不懈求索

讲海洋故事、育海洋人才、促海洋成果

做呼吁公众“认识海洋、了解海洋、爱护海洋、

投身海洋”的点火人

70.8海洋媒体实验室

期待在下一阶段

点亮更多新奇和未知的“海域”

出品: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撰文:胡景云、夏弘月

排版:夏弘月、胡景云

责编:甘少敏

总编:70.8海洋媒体实验室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