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市启动

综合
关注近两百场活动线上线下邀你共享多彩非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见证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丰硕成果,厦门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理念,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非遗+旅游+研学”为切入点,形成“以点连线带面”格局,为厦门文旅注入更为丰富的文化元素,提升城市综合活力。

6月9日19:00,厦门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在集美新城集美塔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集美区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厦门市集美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厦门市群众文化学会、思明区文化和旅游局、湖里区文化和旅游局、海沧区文化和旅游局、同安区文化和旅游局、翔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协办,厦门市集美区文化体育事业服务发展中心、集美区文化馆、厦门万千研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执行。

活动围绕“非遗传承力”、“非遗创新力”、“非遗传播力”、“非遗融合力”和“非遗乐活力”,市级活动打造非遗聚宝塔、乐活非遗市集,发布非遗旅游研学路线,举办“闽南文化进校园”成果汇报演出和成果展、厦门文化遗产IP创新大赛(2023)优秀作品巡展、“童手画非遗”少儿美术画展,开展“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厦门非遗摄影及微视频征集活动、闽台风狮爷文化艺术主题分享会、非遗研学互动体验、趣味游戏打卡、非遗直播带货等,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展示展销结合、多方协作联动等方式,打造多重沉浸式展演、展示、展览、互动,逛市集、观表演、赏非遗、品美食,为市民游客们献上一份可欣赏、可品尝、可体验、可购买、可学习,丰富热闹的文化套餐,开创宣传展示活动新境界。

9日晚集美主会场活动还将进行全程同步直播,网友可通过多个平台观看启动仪式和非遗项目现场活动,市民朋友也可以在线跟着主播探店、打卡、逛展。具体直播信息,请关注厦门数字文化馆联合网微信公众号查看。


四大亮点:
一、涉及领域更广,各单位充分协作,共同发力,扩大非遗传承传播力度。
(一)厦门市教育局参与主办,共展“闽南文化进校园”工作成果
本次活动,文旅局与教育局充分合作,共同策划了闽南文化进校园成果展示,充分展示我市“闽南文化进校园”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厦门市积极组织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单位(传习中心)等常年活跃在全市各学校,协助打造厦门市闽南文化艺术特色校、厦门市中小学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闽南文化进校园项目,将闽南文化浸润到学校课堂内外,培养非遗潜在传承人。南音、歌仔戏、高甲戏、宋江阵、五祖拳、漆线雕、锡雕……或悠扬婉转,或跳跃灵动,一招一式尽显闽南风采,十指舞动造就艺术精品,闽南文化进校园可谓“闹热滚滚”。
为充分展示我市“闽南文化进校园”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精心策划了闽南文化进校园成果汇报演出和闽南文化进校园成果展。一场展演、一场展览,动静结合,充分展示我市近年来“闽南文化进校园”系列成果。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带动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关注和重视、支持我市闽南文化进校园工作,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社会传承的良好氛围。
(二)非遗走进市图书馆,精心打造“图书馆里的非遗”系列活动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厦门市图书馆积极加入,精心打造“图书馆里的非遗”系列活动,包括两场展览、一场分享会、一场讲座、一场沙龙和多项非遗项目的技艺展示和体验活动,扩大传播场景,开创非遗传承传播新局面。
- 非遗走进市美术馆,经过多年非遗主题少年儿童画展开展,成功打造“童手画非遗”品牌活动
厦门市美术馆每年在六月都举办少儿儿童画展,面向全市征集非遗主题少儿作品,“童手画非遗”活动经过多年的沉淀,已成为厦门市美术馆的品牌活动,深深扎根在非遗传承传播这片沃土中,在青少年的非遗美育的教育中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非遗走进博物馆,连续两年厦门文化遗产IP创新大赛加入了非遗主题,展现非遗创新作品。
从2022年开始,由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厦门市文化馆、厦门市博物馆主办的厦门文化遗产IP创新大赛加入了非遗元素,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这个大赛正是助推非遗创新的有力举措。
今年的主题为“传承文化遗产 点亮美好生活”,四大主题作品各具匠心,精彩纷呈。在2700余件(套)的参选作品中,最终24件文创作品脱颖而出。本次大赛的优秀作品将在6月10日-18日举行巡展,展现非遗创新作品。
二、促进文旅融合,增强非遗活化,首次发布厦门市十大非遗主题(研学)旅游线路
为传承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为厦门旅游注入更为丰富的文化元素,启动仪式上将发布“厦门市十大非遗主题(研学)旅游线路”,涉及36个地点,涵盖62项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将本市非遗项目和研学点做了梳理,为未来市民游客出行提供参考。
既有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看非遗路线、又有传统技艺、非遗美食、非遗艺术欣赏等路线,还有六个区的精品非遗主题(研学)旅游线路。大家熟悉的漆线雕、影雕、珠绣、锡雕、微雕、珠光青瓷等传统技艺和歌仔戏、高甲戏、讲古、答嘴鼓、木偶等表演项目均位列其中,更有馅饼、土笋冻、炸枣、鹅肉、蒜蓉枝、薄饼、封肉、蠔干粥等非遗美食在等着你。
非遗主题(研学)旅游线路将各区的代表性非遗文旅点串联成线,多主题多趣味,未来市民游客可根据规划线路,一站式前往游览体验。
三、通过举办非遗日活动,为后续发展提供资源和动力,打造“非遗聚宝塔”
本次活动以集美人文地标“集美塔”为中心,串联周边文旅景区,通过非遗日活动的开展,打造“非遗聚宝塔”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点”。提升资源利用率,为后续发展提供资源和动力,促使成为我市研学活动中的一个传统文化的重点场所,一个特色文化旅游景点,以点带面,创新推动非遗旅游的有机融合,形成“闽台非遗”新地标。
在“聚宝塔”打造精品雅集、演绎选集、乐活市集、研学剧集、互动悦集等“非遗五集--集聚非遗之美”。以大众可欣赏、可品尝、可体验、可购买、可学习的方式活力呈现,营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宣传展示活动场次创历年之最
2023年厦门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除主场活动外,全市在6月精心策划176场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场次多、内容全,接地气、有新意,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保护成果惠及万家。
举办一次盛会,打造一个新地标,营造一个文旅热点,探索一套非遗传承经验,2023年厦门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展示厦门经验,打造“厦门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