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2023《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市长系列访谈之广州南沙:现代都市 向海图强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南沙是“千年商都”广州的南大门。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把南沙建设成为“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广州市委、市政府将中心城区、南沙新区作为城市“双核”,把南沙定位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系列访谈今天采访的是广州市南沙区常务副区长魏敏。

(南沙港肩负着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定位和使命)

记者:请介绍一下南沙区的投资环境及相应政策、南沙区近些年的招商引资成果?

魏敏:近年来,南沙的战略地位不断跃升,2012年成为国家级新区,2015年获批自贸试验区,2019年定位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2022年国家出台《南沙方案》,赋予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使命任务。自《南沙方案》发布以来,南沙持续出台一系列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获得感政策,形成了“共性政策+特色专项政策”为一体的区级政策体系。

一是优化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出台国家级新区首个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四链融合”政策,从企业落户、经营发展、产业用房、固定资产投资、提升能级、并购重组、对外投资、政府服务等8个方面升级加速打造“湾区总部之心”。

二是精准推出特色专项政策。发布30项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区级政策,覆盖科技创新、外商投资、集成电路、元宇宙、现代农业等领域。

去年以来,南沙依托广州科研资源优势等良好条件,构建“2+5+2”先进制造业体系,巩固提升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和现代高端装备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谋划海洋经济、空天经济两个未来领域,打造“芯晨大海”的产业IP集群。

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发力湾区之“芯”。南沙芯片带动了芯粤能、芯聚能、南砂晶圆等芯片及半导体龙头企业落地,孵化出专注于智能LED车灯模组及高端封装部件设计、研发与生产的联晶智能。随着龙头企业陆续落地,南沙集成电路产业园虹吸效应正加快显现,初步形成以碳化硅为主的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完整生态。

坚持创新发展,凝聚“晨”光力量。南沙位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人字形”走廊交汇点,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科创资源优势。目前,南沙正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及材料布局,实现动力电池及氢能、光伏等领域突破,引入融捷、巨湾等储能电池领域代表项目;首个氢燃料电池轿车全场景规模化示范运营项目“南沙氢跑”正式启动。南沙已集聚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业1000多家,小马智行在南沙率先开展自动驾驶车辆常态化运营;云从科技成为中国内地科创板“AI平台第一股”。瑞士制药巨头龙沙已扎根南沙多年,兆科眼科、固生堂中医、中康控股等知名药企也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另外南沙还大力发展空天经济,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已投产运营,今年6月总装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6星”方式刷新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填补了大湾区商业航天产业空白。

持续提质增效,夯实“大”制造基础。持续巩固提升制造业优势,形成了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现代高端装备为支柱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日本制造业巨头丰田、电装等企业深耕南沙多年,持续实行增资扩产,2022年广汽丰田产销量首次超100万辆,推动南沙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

始终勇立潮头,向“海”图强。南沙港拥有150多条班轮航线通达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江海铁多式联运“链”接全球。单个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二,汽车平行进口位居全国第二。

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以及一系列区级政策的精准扶持下,南沙经济实现强劲增长。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2252.58亿元,增长4.2%,增速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产值超3800亿元,居全市第二,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2.7%,增速均居全市前列。累计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50多个,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35家,累计建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2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900家,南沙正逐步成为海内外企业投资的热土。

南沙帆船运动受欢迎

记者:营商环境是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我区是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助企纾困的?出台了哪些利好政策,“引来留住”有效投资?

魏敏:南沙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标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近期,南沙市印发《广州南沙打造面向世界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行区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2项重点改革任务。《行动方案》围绕“至简”“体系”“创新”“开放”四大亮点,迈出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提升的步伐。

以“至简”深化审批改革。推出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照通行”、穗港澳跨境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等审批新模式,深化全国首创“交地即开工”社会类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改革,推行“一站式”审批服务,简化企业登记注册和报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以“体系”强化综合服务。南沙拥有全国首家元宇宙政务服务大厅,创新推出云窗口“一对一”实时视频客服、“港澳身边办”等功能。打通异地政务服务协同办理渠道,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泛在可及”服务体系。

以“创新”优化监管机制。在跨境信用探索上创新推进信用风险分类赋能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全链条全领域监管。

以“开放”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以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为契机,整合国际经贸服务机构等资源,全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境外投资综合服务体系。此外,作为首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南沙将深入实施对标RCEP和CPTPP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措施和离岸贸易服务改革,大力提升跨境贸易自由度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南沙自贸区挂牌八年多来,不断提升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功能

记者:南沙自贸区挂牌以来,金融业从零起步,迅猛发展并已跻身南沙五大重点产业之一。是否可以介绍南沙是如何“开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势”,使南沙金融快速出圈的?

魏敏:近年来南沙金融业发展迅速,集聚金融企业8年增长56倍,金融持牌机构数量占全市1/4。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关键,南沙金融发展的创新举措亮点有四个方面:

一是加快聚集高端金融平台。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拟于近期竣工验收,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全面启动建设,落地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新财富资本市场论坛等重大金融及行业交流平台。

二是深化与港澳金融合作。联动香港落地多项飞机船舶跨境交易创新业务,启动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南向通”“北向通”产品合计超1700种。

三是有序推进金融开放。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13项试点措施全部顺利实施,累计试点金额超216亿美元。FT账户体系成效显著,开立账户占广东自贸区(横琴、南沙)超七成。

四是大力发展特色金融。打造华南最大的船舶资产交易服务平台,获批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落户商业保理机构数量占广东省的70%;积极探索融资租赁业务创新,融资租赁企业数量累计达2224家,注册资金总额超5000亿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