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大连经开区:栉风沐雨四十载 弦歌不辍续辉煌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文/金普新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吕东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国家批准设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40周年。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开区应运而生、率先奠基,自此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大舞台,被誉为“神州第一开发区”。

大连经开区位于辽东半岛东南端,濒临黄海,总面积351.75平方公里,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带和东北三省经济走廊交汇点上,是中国东北地区走向世界的重要“海上门户”。大连经开区是大连市经济发展主战场,也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5.6亿元,同比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282.2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10.4亿元,占大连市的1/3;实际利用外资6.3亿美元,占大连市的2/3;外贸进出口额1147.9亿元;在2023年商务部公布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中,大连经开区位列第15名,居东北地区第一位。

回眸40年发展历程,大连经开区从黄海岸边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功能齐全完善、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区,凝结了经开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辛苦,更积淀了宝贵经验。

坚持把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作为“首要任务”

大连经开区从成立之初,就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推动产业调结构、扩规模、增效益,构建了系统完备、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从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到打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大连经开区产业结构规模产生了质的飞跃,2023年,五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2667亿元。2021年以来连续两年获评辽宁省促进工业稳增长成效明显、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等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市、区)。2022年,获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优秀示范园区,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委通报表扬。

近年来,大连经开区抢抓全球产业变革新机遇,加快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五大主导产业纷纷实施技术改造,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石油化工产业向绿色化、精细化方向发展,逸盛大化100万吨聚酯瓶片项目正式投产,大孤山化工园区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大众变速器、一汽大柴等一批老牌企业不断释放新产能,奇瑞大连工厂首款新能源车型下线,年产整车突破13万辆,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跃居全国第二位。克诺尔新工厂、利勃海尔风电、SK海力士等100余个重大项目压茬开工或投产,优势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大连数谷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电子、奇安信等12家信创产业头部企业纷纷入驻,大连市数据产业集团正式成立,与中电光谷合作进展顺利。抢先布局氢能产业园,国创氢能、洺源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或投产,首批氢能公交车、环卫车正式上线运行,氢能重卡投入试运行。

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第一动力”

大连经开区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效统筹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源动力”。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15家、“瞪羚”企业36家。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个、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7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家。2021年,荣获“亚洲园区创新力TOP100”第9位。

近年来,大连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制定创新主体“种苗”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组建瞪羚加速营,加速培育“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持续推动“专精特新”体系不断扩容。加快发展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力打造科技成果“双转化”高地,“新物种”企业培育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挂牌成立。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80.12亿元,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月、中国创新挑战赛(大连)等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商标、版权、专利“一站式”受理。高标准承办全国水下智能机器人大赛,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开展招才引智行动,发布实施人才政策“金十条2.0版”,2023年,有21个项目分别获批国家级人才、省级“带土移植”人才、“兴连英才计划”科技人才项目。人才谷、人才会客厅上线运行,积极引进和服务各类人才。

坚持把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最大优势”

大连经开区为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这里拥有大连大窑湾和湾里两个综合保税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等众多国家战略和开放平台,与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部分区域重叠。依托大窑湾核心港区,建有集装箱、汽车、矿石等一批专业化码头,已开通集装箱航线107条,与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98%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量。全区拥有外商投资企业1600余家,包括英特尔、大众、佳能在内的世界500强企业75家。

多年来,大连经开区始终坚定实施“巩固欧美、深耕日韩”战略,加快推动中日、中韩、中德、中欧等合作载体和平台建设,有效吸引外资投资实业。积极参与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持续拓展。坚持把招商引资摆在突出位置,开展全员招商、全面招商,2024年以来,开展各类招商活动827次,新增亿元以上储备项目85个、总投资1456亿元,PTA生产装置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三菱电机变频器、山海宜居小镇等23个亿元以上项目顺利签约,总投资77.5亿元;元宇宙产业基地建设、奥远ETC智慧收费设备、高端流体控制系统等41个亿元以上项目落地,总投资152亿元。2024年6月,世界500强企业利安德巴赛尔高新材料大连工厂生产线B线投产。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之际,总投资2.5亿元的克诺尔商用车大连新工厂竣工投产。

坚持把持续深化改革作为“关键一招”

40年来,大连经开区聚焦更好发挥改革窗口和试验田作用,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深层次结构性改革,在更高起点上深化改革。深入开展完善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管理体制更加求实问效。按照“功能完善、结构明晰、主业突出”的原则,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国企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产控集团获评东北地区唯一“市(区)属”AAA级城投类平台公司。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办事方便”“成本竞争力强”为标准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在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中,大连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名列全国第六、东北第一。

近年来,大连经开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先手棋”,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一网通办”,119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239项实现“全市通办”,在东北地区率先上线“惠企政策服务平台2.0版”,率先推行上市企业无违规证明“一件事”,“签约即挂牌”“摘牌即开工”“竣工即办证”“办证即投产”纳入标准化建设,出台一批招商引资、助企纾困、创新发展新政策,不断提高政策含金量、普惠性和执行率。2024年至今,大连经开区深入开展产业链配套对接活动,举办产业链协同发展对接大会,仅上半年就推动本地企业供需协同对接114组,为本地企业配套定向招引项目14个,投资总额约23亿元。

坚持把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最靓底色”

大连经开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持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要素调整优化,绿色宜居、美丽新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被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命名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被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试点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有关要求,积极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实施重点领域“节能行动计划”,积极推动绿色制造,瑞光非织造布、逸盛大化等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奥镁、日佳电子等16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全力以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各类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大力推广绿色生态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示范创建活动。不断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把城市建设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四十载波澜壮阔,新征程催人奋进。在新起点上,大连经开区广大干部群众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