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八闽边检

诗与远方的相遇——厦门边检总站“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感悟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诗与远方的相遇

——厦门边检总站“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感悟

顾爱惠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这是对远方的诗意。诗是理想,远方便是现实;诗是愿景,远方便是牵挂;诗是当下的美好,远方便是未来的展望。六月精阳,当乘着夏韵的诗意,走近远方的三江汾水,便是诗与远方的相遇,便是一场珍贵而隽永的遇见。6月21日至6月25日,我有幸参加总站实践锻炼深入三江汾水村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汾水村清新的生态风景,同时,更多是体验汾水村扶贫的美丽靓影。这场实践之旅有诗意和惊喜,也有感动和思考。

现状:想不到“群山深处有人家”。6月22日早上8:10,我们从三江县城的酒店,乘着小巴车在群山峻岭间穿梭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来到了汾水村青年大学生创业园,村部也在不远处。这里四面环山,村民分散在崇山峻岭间,有的远远看到山间有一屋,有的只看到炊烟升起,料想那处应该也有人家。之前在车中看到车外细雨蒙蒙,山色如黛,免不了想起了山的浪漫,你在山的这头我在山的那头。甚至莫名地想起古代隐士的故事,以青山作伴悠哉游哉。只是1小时的绕山而行,真正摆在面前的是此处有景甚好,有人家甚难,偏远于群山深处,油盐酱醋都是问题。

思考:我们扶贫工作有很多付出和努力,也有很多成绩和改变,从项目援建、教育帮扶、爱心捐赠、设施改造、产业帮扶到文旅推广、联创联建,每一样都极尽所能,花费心思,包括援建圾垃焚烧炉、援建公共厕所等等关注到了每一个细节。但山脊上的一个住处所面临的高海拔、长跋涉是居家生活不可扭转的难题,所以当我们在吴姓农户家门口登高远望,发觉来时路已绵延在看不见的山脚下时,我不禁在想,在这里造一房屋、开一便利店,哪怕仅仅只是外出走一趟,需要多大的成本?克服多大的困难?耗费多大的时间?一瓶矿泉水可以允许一个小时摩的车程,急病或者急难险事可以允许姗姗来迟?山上建医院建商场更是理想大于现实。或许我们中国人都有家乡情结,离不开生长的土地,但改变有时候就需要割舍,落叶归根也是先落后归根,叶未经四季落得轻如鹅毛就已归根,那是对生命的辜负。有时候就地扶贫真的成本太高,义乌的发展离不开原住民的迁居,万达扶贫丹寨得到人民日报肯定离不开城镇规模的扩大。我觉得满足一座山上的几户人家生活所需,不管是从经济效益还是长远发展来看,就效果上来说,都有些舍近取远,迁徙扶贫有时候未必不是一条更好的出路。

现状:想不到“常有借光夜读时”。6月22日晚上9点,入住汾水村的第一个夜晚就停电了,第二天,听村民说,在这里停电是常态,下雨天几乎都会停电,就是平时也是隔三差五就会停电,有时候孩子晚上读书都是借着月光。古时凿壁偷光是很励志的故事,而现在借光夜读听着却有些心酸。6月24日上午,我们走访汾水小学,跟支教民警座谈时,了解到这里的教育基础很薄弱,支教半年,学习成绩普遍有提高,但真正达到理想状态的并不多,这跟教育水平、自然环境和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些并不是毕其一役就能立马解决的,真正有机会通过学习考出去跳出大山的就当前而言是少之又少。

思考:我们的教育扶贫先后选派两批高素质民警驻村支教,并且推动强师计划,把培训班开到了村里,在三江县八江镇布央村举办“教师教学技能暨心理辅导能力培训班”,这些举措有效果,带来的是学生成绩提高、教师能力提升,甚至还有很多至今依然令人温暖和感动的师生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学生大部分真正纳入考试大军的话还是竞争力不足的,所以当我们在一个贫困户家里看到简陋的房间里贴满孩子的奖状时,我们驻足很久知道这或许意味着他们一家人走出大山、走出贫困,作出改变的机会会更大。但还有那些学习并不突出,考出去的机会并不大的孩子们,他们知识积累或许并不扎实,或许也无法成为学习之才,教学科目的赶考之路对于他们或许未必赶得上,而他们羸弱的所谓主课知识储备能否足以改变他们?长大后思想是否依然守旧?人生追求是否依然守薄田图温饱?或者成为白天看云晚上摘星的山里闲愁青年?或许我们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基础课程的提高或者考出去,培塑敢闯敢拼积极奋进的热血一代,特别是在相对闭塞的山里的孩子,应该是教育扶贫更为重要的职责。我觉得教育扶贫更应该是在山里打开一扇窗,透过窗看到物种起源、看到历史人物、看到风云变幻…。。,激发对好奇的探索、对奇妙的思索、对未知的求索,教育扶贫或许也应该让社会学科走进山里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那些孩子们各异人生的导航。

与广西三江相隔千里,但在脱贫攻坚的壮阔历程中,有千千万万个你、我、他的智慧和汗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万里江山社稷图上着一笔色彩,心中有诗意,眼里便有锦绣!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