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意为笔 绘就民生新图景

综合
关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在湖里区的街巷之间、居民身旁
活跃着这样一群身影——
他们是居民口中亲切的“自家人”
更是肩负使命的人大代表

他们始终将目光聚焦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用一次次深入基层的走访、一场场面对面的交流、一项项落地有声的举措,践行着“为民代言、为民谋福”的初心,让群众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责任与担当。
下沉社区解民忧
民生难点变幸福支点
“之前一想到坐电梯,我都害怕,电梯更换后,‘心病’也都治好了。”一大早,家住湖里区金安社区的居民张华娟就出门去为社区的活动做志愿者。
金安社区高林一里小区28-31号楼的四部老旧电梯,曾是悬在居民心头的“老大难”。因使用年限超15年,电梯频繁故障停摆,甚至偶尔还成“滑梯”,不少高层住户宁愿徒步爬楼梯,也不愿坐电梯。
这场从“提心吊胆”到“安心畅行”的转变,始于湖里区人大一场“下沉到社区”的创新实践。去年7月,随着“人大代表‘回家’听民声解民忧”主题活动启动,湖里区人大代表陆续回到选区,把履职阵地搬到居民家门口。作为湖里区人大代表一员,时任湖里区区长、如今的湖里区委书记黄颖回到“娘家”金安社区,与居民围坐畅谈时,张华娟等居民递上的“电梯求助”,成了她笔记本里的第一页民生清单。
代表脚下有多少泥土,民生答卷就有多少温度。“她当时认真地记下了笔记,也向我们了解情况,不久我们就得知,咱们这个电梯已经作为民生项目在实施推进,并且多方协调安排,很快就要开工招标,进行更换电梯了。”张华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满是激动。
今年2月13日,元宵节刚过,电梯就进入了如火如荼的施工更换中。此前,社区逐户搜集建议、协调施工周期,并启用闲置周转房作为过渡点,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临时居所,让民生工程真正做到群众心坎里。为此,张华娟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连用四个“真”字表达心声:“生活在湖里真好!真幸福!生活在金安真开心!真快乐!”

近期,黄颖代表回到金安社区,倾听选民的急难愁盼,聚焦优化生活服务布局、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核心民生关切,着力破解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难点问题,提升社区整体的宜居水平。她表示,要深化“人大代表回娘家”品牌机制,通过拓宽民意征集渠道、健全治理响应链条,以金安社区为标杆推动基层治理经验创新,让民生实事精准落地、惠及群众。
民意直通聚民智
智慧火花点燃发展引擎
2024年,湖里区有179名区人大代表“回家”履职,推动解决了道路通行、闲置地块利用、电动车充电等一批群众关切问题。今年湖里区将该活动升级为“人大代表‘回娘家’ 百姓心声化掌声”主题,汇聚吸收民智民力、共同破解治理难题的澎湃动能,正化作湖里区全域治理的创新引擎。

湖里区“人大代表回娘家”活动开展以来,代表们带着“放大镜”走进社区、楼栋、企业,越来越多的建议,也都转化为实操方案。高质量发展中的民意基因中,居民“金点子”正重塑城市肌理——
位于新港社区的双狮南里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停车位严重不足,新港社区人大代表们在“回娘家”履职过程中,积极搜集群众建议,并经沟通协调,将港务大厦地面停车场进行精心规划,成功增设105个停车位;

高殿社区人大代表深入居民家庭、企业商铺,实地查看基础设施及周边环境,面对面收集到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建议,推动解决了寨上社路灯修复、高崎社蚊虫治理等多项问题;

园山社区人大代表收集到辖区老人和新就业群体用餐问题后,积极协调园山日间照料中心近邻餐厅为特定人群推出午餐优惠服务;

禾欣社区的人大代表在听说双鲤新城小区居民反映的日常晾晒不便问题后,第一时间“回娘家”实地勘察。钟剑文代表主动捐赠两座晾衣架,已于6月初投入使用……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其中,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这种政府与民众“双向奔赴”的模式,让民生改善不再是单方面的努力,而是真正做到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湖里区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人大代表回娘家”活动,不断拓宽民意收集渠道,提升问题解决效率,让居民的每一个“金点子”都落地生花,让百姓切实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

从老旧电梯的“脱胎换骨”,到社区停车位的扩容升级;从一盏盏照亮归途的路灯,到居民手中不断完善的便民设施,湖里区人大代表用“回家”的脚步,丈量着民生的温度,用“解民忧”的担当,书写着履职的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湖里区已将“人大代表回娘家”活动纳入常态化轨道,精准制定年度计划、总结评估活动成效、客观分析存在问题、调整完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持续、稳定开展。除了集中开展活动外,平时湖里区人大代表们还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收集群众意见,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湖里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