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先锋湖里

让古厝记忆成为公共财富 厦门湖里区群众参与文化保护改革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厦门市湖里区,古厝和宗祠虽多紧闭,却承载着跨越百年的生活记忆。在城市更新和文化保护的改革中,居民、后人和志愿者通过意见交流、讨论和体验,参与古厝保护实践,让历史文化在现代城市中延续与共享,也让民意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古厝的历史痕迹应该保留下来,让孩子们看到过去的生活。”居民王女士在参观陈贵贱宅和黄潮卿宅时提出意见。湖里区在改造和使用中充分采纳居民和后人的建议,将陈振发宅改造成书屋而非商业用途,让孩子和社区居民能够在古宅中感受历史氛围。

群众参与不仅体现在意见表达,也体现在日常体验与观察中。孩子们在书屋里阅读,庭院成为社区居民交流和学习的场所,居民通过日常观察提出改善建议。例如,有居民提出希望在书屋周边增加安全提示和活动导览,以便更好地引导参观体验;后人则希望保留更多原始生活痕迹,让文化记忆更真实。这些反馈被部门认真采纳,成为改革实践的一部分。林先生说:“看到老宅细节被保留,又能与孩子们分享历史故事,这让我们感受到群众参与改革的力量。”

在现代科技辅助下,部分古厝的文、图、视频记录被制作出来,让公众即使不在现场,也能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居民、志愿者和后人共同参与记录和讲述,让历史文化“破墙而出”,走向公众视野。这种方式既尊重了原址文化,又通过群众参与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海外侨胞陈先生也通过影像感受到家乡古宅的温度,仿佛回到儿时庭院。

湖里区负责人表示,群众参与改革不仅是对改造方案的意见采纳,更是文化保护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居民和后人的建议、反馈和体验,古厝保护从单向执行转为多方共建,让历史文化成为真正的公共财富。

古厝的围墙或许紧闭,但群众参与改革的意见和体验,让历史文化走入公众视野。湖里区的实践显示,群众参与是文化保护改革的核心力量,也是城市更新中守护乡愁、延续历史记忆的重要路径。通过这样的改革实践,历史精神与现代生活实现了有机结合,文化记忆在城市脉搏中持续闪亮。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