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湖里区:回应社会需求 激活司法改革信用红利

综合
关注一纸财产保全概括性反担保函,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实质性的信用保障,也折射出司法改革在助力企业发展的生动成效。一直以来,企业从自身经营发展需求出发提出的每个问题与建议,都是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推动机制创新的重要动力。这次财产保全概括性反担保机制的提出和完善,亦是如此。
2024年6月,湖里区法院收到湖里区企业服务平台“亲清一家人”转办的一条某建筑公司的诉求——因多起诉讼案件面临被财产保全,企业经营账户可能反复被冻结,导致工程款支付延迟、供应商信任危机等问题,请求湖里区政府协调湖里区法院使用“大保函”替代财产保全措施。
这一诉求建议迅速引发湖里区法院关注,随即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联动金融机构、企业代表,通过走访调研、反复论证,以“信用前置+金融赋能”为核心,于2024年底推出全省首创的财产保全概括性反担保机制。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需求在机制改革创新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回应,如“银行信用替代实物保全”“集团化担保”“可共享额度”等方案的提出均源自企业的实践需求。
“我们的诉求得到积极回应,相关建议被采纳,让我们信心倍增,也让我们更理解改革的深意。”某建筑公司人如是说。
企业有效反馈不仅对机制有效推进、风险控制等提供有效参考意见,也推动改革方案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真正实现司法服务与企业发展需求的有机结合。
湖里区法院相关负责人指出:“我们在保障债权人权益的同时,让被诉企业在发展中享受信用红利,推动司法改革与营商环境优化同步提升。”数据显示,该机制运行以来,湖里区法院累计出具12份《财产保全案件权利登记证书》,涉及标的2200多万,债权人对机制满意度高达100%,企业参与成为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
因为相关企业在机制推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与及时反馈,今年5月,某物流集团机器21家子公司成功申请集约化反担保函,标志该机制从“1.0”到“2.0”的再次升级,亦强化了辖区企业的信用意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湖里区法院不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在总结企业反馈意见建议基础上,计划进一步拓展适用范围、完善标准化操作流程、强化数字赋能与动态监管等,让回应需求成为司法创新和改革优化的持续动力。
湖里区法院相关负责人强调:“司法改革没有终点。积极回应社会需求是制度创新的源泉,信用红利是改革成果的体现。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机制,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法治不仅是约束,更是护航发展的温暖力量。”(丁雅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