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参与驱动 厦门湖里区改革展现新活力

综合
关注近年来,厦门市湖里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群众参与作为改革和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以实际行动推动民生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治理创新。通过制度引导、平台搭建和群众动员,湖里区让改革更接地气、更有温度,也让城市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惠民生:群众参与推动民生实事落实
湖里区把民生实事与群众参与紧密结合,让改革成果直接惠及百姓生活。城中村改造是最直观的例子:从后浦、塘边到马垅,湖里区全面推进19个城中村基础设施提升,完成环村步道、车行道、断头路疏通及强弱电改造等“十四项工程”,铺设168条主要道路沥青路面。通过公共视频监控和物业管理,居民养成了文明停车和规范出行的习惯,城市秩序得到有效改善。
与此同时,湖里区搭建数字管理平台,建立“街道中脑+社区微脑”的治理架构,整合企业、人口、房屋、防汛、安全等百万条数据,实现城中村实景建模和智能预警。群众在反馈意见、参与监督、配合改造中,成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2.0的重要推动力量。
不仅是硬件改善,民生实事还体现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湖里区开工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开办公办幼儿园、增设体育场地开放学校;实施HPV疫苗免费接种、公共场所AED配置、应急救护培训;开展就业服务、大学生租房补贴、养老服务设施提升等项目。通过征集群众意见和人大代表建议,许多项目精准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确保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暖民心:群众建言助推治理创新
湖里区将群众参与作为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抓手。自2022年起,湖里区开展“百姓金点子 幸‘湖’金钥匙”活动,向社会广泛征集治理意见和建议。居民张女士说:“每一条被采纳的建议,都会带来满满的获得感。”活动累计收集有效建议1432条,投稿字数近60万字,涵盖公共空间管理、交通安全、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
群众意见不仅提供了民生改进的方向,也推动了制度创新和协同治理。湖里区通过“大数据筛选主题-全辖区智慧征集-跨部门限时督办”的模式,形成政府与群众互动、跨部门协作的闭环管理体系。自活动开展以来,居民积极参与,意见建议被快速反馈和落实,城市管理更精准、服务更高效。
此外,湖里区建立“一图、四表、四队伍”督查检查及问题整改机制,组建专职巡查队伍、兜底处置队伍,累计下发督查通报2579份,发现问题36.48万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3.84万件。群众参与不仅让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也让治理更加透明、公正,增强了居民对改革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顺民意:群众参与点亮文明建设新高度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湖里区形成了群众参与驱动的良性循环。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老年学堂成为群众参与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孩子们学习书法、国画,老人学习智能手机和摄影,参与学员累计达6万余人次。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合办学模式,使优质教育资源下沉社区,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湖里区还广泛发动居民参与“洁净家园”活动,对无物业小区、弱物业小区、城中村等重点难点区域进行分阶段整治。截至2025年5月,全区累计开展18310场次,评出“红榜”社区550个次、“黄榜”社区5422个次。群众在参与中养成文明习惯,城市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文明格局。
群众参与不仅体现在文化和环境层面,也深入安全、教育、社会保障等多领域。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提升、消防技改、社区养老服务、困境儿童关爱等项目,都充分吸纳群众意见,确保改革举措精准落地。通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湖里区实现了城市管理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
通过持续的群众动员与参与,湖里区形成了从政策制定到执行、从环境改善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链条协同机制。改革不再是少数人的工程,而成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享成果的过程。每一次民生改善,每一项文明实践,都凝聚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也让湖里区的城市治理和发展展现出更加稳健、长远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