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行动到长效机制改革 厦门湖里区探索共治共享新路径

综合
关注一场覆盖全区的“洁净家园”行动,让厦门市湖里区的城市空间更加整洁亮丽。但这场行动的意义,远不止于清理积水和杂物,更在于探索了一条“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改革路径。
走进祥店社区,居民小陈正拿着《夏秋季防蚊灭蚊指南》仔细对照。“以前以为只要楼下干净就行,没想到阳台闲置的花盆托盘也是蚊虫的‘温床’。”她感慨道。如今,她不仅自己清理杂物,还把经验分享到社区微信群,得到不少邻居的响应。居民的点滴建议,正在变成社区治理的“施工图”。
湖里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排查—上报—处置—收尾”闭环机制,确保问题有人提、有人管、有人评。无论是居民通过微信群反映积水,还是街道通过政策问卷调查收集意见,都能快速进入处置环节。改革的关键,在于让群众的声音有出口、问题的解决有闭环。
在殿前街道,房东们与公安、消防、城管等部门面对面交流,一起对着“问题清单”逐条研究整改办法。“把问题摊开说、把解决办法摆到桌面上,这样的协商议事让大家心里更踏实。”一位房东直言。
这背后,是一场全方位的参与式改革:街道发动“全民动员”,社区推行“百姓评议”,企业参与“政企共商”,党员干部主动“双报到”,多部门协同治理。就连商户也加入其中——金山街道的部分沿街店铺主动安装排水管收集装置,避免冷凝水外溢,为社区减轻治理压力。“我们出一份力,环境更干净,顾客也更愿意上门。”一位店主说。
党员干部更是行动的“先行军”。机关单位党员下沉社区,带头入户宣传,和群众一起清理杂物,还现场演示旧毛巾改造诱捕器的做法。居民在“百姓评议”中说:“看到党员这么干劲十足,我们也不好意思不参与。”在这种氛围下,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改革的合力逐渐汇聚。
湖里区卫健部门则为行动提供专业支持——从科普宣传到监测消杀,从技术指导到结果评估,织就一张细密的“健康防护网”。正如一位卫健干部所说:“环境整治表面上是打扫卫生,实质上是提升治理效能。”
“群众的眼睛最尖锐。”湖里区领导在调研时强调,要把群众的意见转化为制度设计的依据。下一步,湖里区将依托数字平台,建立群众意见数据库和整改跟踪系统,让参与不仅停留在“表态”,而是贯穿发现、整改、评估全过程。
从“临时行动”到“制度常态”,湖里区正把一次次“洁净家园”行动锻造成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改革热度指数里的“参与度”,在这里被赋予了鲜活注脚,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了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