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湖里区改革参与共建 专业性台青基地释放融合新动能

综合
关注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因台而兴。作为特区发祥地的湖里区,始终把服务台湾青年作为深化改革、推动两岸融合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湖里区坚持以改革理念统筹谋划,创新构建“党委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广泛吸纳各方智慧,积极打造全国领先的专业性台青创业就业基地。
改革不仅在体制机制上破题,更在参与方式上求新。湖里区通过上下联动,形成覆盖全区的“1+4+N”服务网络,把政策、资源、服务前移至台青最需要的地方。2025年,全国首个“台青创业就业基地服务联盟”在湖里诞生,汇聚13家青创基地和社会各界力量,推动从单向供给到共建共享的转变,探索出协商自治、资源整合的新模式。这一“湖里样本”,让台青在创业就业过程中有了更强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参与,是改革最大的底色。湖里区不仅让政策“输血”,更注重企业和青年自身“造血”。3次修订出台的《湖里区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实施办法》,不断加码创新奖补,助推一批有潜力的青创企业脱颖而出。各类文化活动和创新创业赛事,则让台青在交流互鉴中释放活力与创造力。湖里区还积极推动台青走出厦门,赴全国各地参观学习、对接项目,帮助他们拓展市场空间,把“小创意”变成“大事业”。
湖里区的改革探索,关键在“精准”。聚焦科技、影视、体育、大健康等细分领域,先后孵化出8个专业性领军基地,形成“产业+人才+平台”深度融合格局。无论是电商直播的实践平台,还是影视文化的创意空间,湖里区都注重以改革思维进行系统设计,推动政策、资源、人才同频共振。金门孵化基地的设立,更为台青跨海创业提供了“无缝衔接”的支撑。
今天的湖里,已成为台青逐梦的热土、圆梦的家园。台青1600余人扎根于此,带着理想和创新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可以说,湖里区的改革实践,不仅为两岸青年融合发展拓展新路,也为新时代的对台工作贡献了独具特色的“湖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