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湖里区改革创新 社区治理人人参与

综合
关注城市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更离不开人人参与的共治共享。近年来,厦门市湖里区立足基层实际,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改革探索,创新成立社区治理学院,把分散的教育培训资源系统整合,打造干部群众同学、同研、同进步的新平台,探索出一条“改革推动、人人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党建引领 夯实治理根基
社区和小区,是群众最关心的生活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湖里区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改革的突破口在于队伍建设。过去,社区干部和治理骨干往往“干中学、边干边摸索”,缺乏系统培训。湖里区创新设立社区治理学院,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培训体系,将党建引领贯穿其中,推动干部培训由零散化向系统化转变,由临时性向制度化升级。
在课程设计上,学院紧扣社区治理实际需求,围绕小区业委会建设、物业管理、居民自治、近邻党建等主题,打造170门精品课程,把基层党建与群众关切紧密结合。通过党建引领,治理重心下移,形成了党组织“领头雁”、干部群众“齐参与”的生动局面。
群众共治 激发治理活力
改革不仅是干部的事,更是群众的事。湖里区在推动社区治理改革中,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方式,充分吸纳居民意见,让群众既是治理的参与者,也是治理的监督者和受益者。
社区治理学院课堂上,既有专家教授的系统讲授,也有居民代表的真切表达。群众关心的公共资金管理、物业矛盾调处、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都被列入课程重点。通过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式的教学方式,治理难题在课堂中被解剖,在社区里被破解。
群众参与不仅体现在课堂内,更延伸到日常治理中。禾山街道通过“一社区一主题”治理沙龙,让居民围绕垃圾分类、停车难等议题出谋划策;江头街道则针对“三无小区”开展集中轮训,推动业主党员、居民代表主动站出来担任治理骨干。事实证明,改革让群众“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激发了社区治理的强大活力。
人才驱动 提升治理效能
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人。湖里区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社区治理改革的核心任务,把“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骨干队伍”作为目标。
在师资建设上,社区治理学院广泛吸纳80名专家学者、专业律师、审计师和优秀社区干部,组建起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师资库”。不仅“请进来”,还“走出去”,通过实地教学点、沉浸式课堂,帮助学员在真实场景中学到方法、增长本领。
两年来,全区累计培训2.6万人次,培育出一大批“金牌网格员”“治理达人”。同时,湖里区实施“头雁计划”“青雁计划”,推动干部挂职交流、后备人才培养,打通社区干部成长通道。越来越多年轻干部在课堂上锻炼,在实践中成长,成为治理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改革激活治理动力,参与汇聚治理合力。厦门湖里区的探索表明,只有把党建引领贯穿始终,把群众参与充分调动,把人才培养系统推进,社区治理才能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今天的湖里,正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共同体,为探索新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了鲜活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