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奋力筑高逐新 交出硬核答卷

综合
关注
湖里区正全力以赴拼经济、转动能、惠民生、护稳定、强作风,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图为厦门海上世界。

今年9月,湖里区金砖出海引领示范中心启用。全方位展现湖里区在低空经济、智能智驾、人工智能等新质产业的创新成果和中电太极集团等企业的前沿技术。

湖里区持续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不断激发消费新活力。图为屿见闽南。
当金秋的阳光洒在五缘湾畔,湖里区正全力以赴拼经济、转动能、惠民生、护稳定、强作风,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这里,“科创味”越来越浓:2400平方米的金砖出海引领示范中心里,仿生机器人灵活作业、无人驾驶技术沉浸体验,科创直投基金撬动创新动能;这里,“开放潮”愈发澎湃:邮轮母港片区航运要素产业园吸引21家龙头企业入驻,国际交流活动密集落地,首笔中新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成功破题;这里,“烟火气”更添活力:19个城中村焕然一新,后埔夜市美食飘香,五缘湾赛道吸引全球跑者,文体旅商融合催生消费新地标……
一年来,湖里区紧扣“两高两化”中心城区建设目标,以科技创新激活产业“新引擎”,以城市更新重构空间“新价值”,以融合发展释放消费“新潜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书写着产城人融合的生动答卷。记者深入一线,见证这片热土上创新与传统的碰撞、开放与共享的共鸣、活力与温度的交融。
科创湖里
培育新质生产力 构筑发展新优势
观看最新仿生机器人作业,沉浸式体验“无人驾驶”,外宾深度参访、技术交流……“在海上世界看世界”,这句话在湖里可谓真实写照。
今年9月,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期间,湖里区金砖出海引领示范中心正式启用。2400平方米的展厅以“科技、互动、融合”为核心设计理念,通过场景化展陈、技术演示及互动体验等形式,全方位展现湖里区在低空经济、智能智驾、人工智能等新质产业的创新成果和中电太极集团等企业的前沿技术。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湖里区把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入,制定实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政策措施32条,安排扶持资金较往年翻番至3亿元,创新设立区级科创直投基金规模5亿元。政策体系精准赋能的同时,创新载体也明显提质增效,目前已推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净增72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新增29家,总量分别达到768家、196家。
在湖里,外引与内培并重,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今年,厦门市和湖里区联合举办“四链融合”项目对接会,发布总规模超250亿元的智能终端等产业基金矩阵,发起设立开源生态产业创新联盟,签约落地京东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9个项目,百信智能终端、绿电数智应用产业园2个项目亮相中国数字峰会、总投资150亿元。
持续推进县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计划,湖里区围绕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市产业图谱,编制航空维修、新型显示等区级细分产业图谱12条,商谈对接延链补链强链重点招商目标企业144家。创新打造“业主变链主”“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楼宇招商模式,全市率先配套出台楼宇经济政策,推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航运要素产业园等重点楼宇高质量去化。
在湖里,先进制造业也有突破发展。目前,湖里区正在实施62个工业技改、数字化转型项目,总投资超44亿元。体量占区属工业达45%的航空维修制造业获评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先锋湖里
全面深化改革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湖里区贯彻落实“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重要要求,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创造机遇。
位于岛内西北门户的邮轮母港片区,湖里区联合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厦门港口管理局、自贸委四方承接建设全市乃至全省首个航运要素产业园,已吸引宁德时代、中远海运、谷歌跨境电商加速中心、雨果跨境选品中心、金砖出海总部区等21家龙头企业及服务机构入驻。
这个临港面海的产业园今年已承接35场国际交流活动,来自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的国际企业相继落户,集聚85家涉外法务机构,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园区生动诠释了推动多元化产业的生态发展与经济循环布局的创新实践。
而在湖里创新园,今年3月,“2.0版本”的湖里区企业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在这里,办事企业告诉记者,新设立的企业出海服务中心为他们提供跨境合作、出口信保等“走出去”综合服务,助力企业出海拓市。自成立以来,已为97家企业解决市场拓展、合规咨询等需求。
过去一年,湖里区深度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建设,联动厦门自贸委制定出台促进现代服务业总部、贸易型总部企业、数字贸易发展等若干政策措施,策划生成自贸湖里联动项目169个,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园、航天人力资源产业园、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高质量发展;主动谋划承接应用场景,探索建设中国-新加坡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场景和跨境贸易服务开放平台,成功突破完成首笔中新进口贸易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举办侨领侨商厦门行暨招商引才湖里专场推介会、海内外闽商新春招商推介会等活动,与中东-丝绸之路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成金鹭特种合金等4家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
湖里区还积极服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湖里区联合海关试点开展五通码头“口岸行李直挂酒店”服务,启动探索设立台胞医保服务站、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台胞服务驿站,为台胞在厦就医提供医保公证“院内直办”服务;搭建台生来厦就业平台,举办首届台生就业实习对接会,修订台青创业就业支持、人才选拔奖励等政策办法,成立全国首个台青创业就业基地服务联盟,持续推动两岸同胞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魅力湖里
文体旅商深度融合 打造消费新地标
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体、以商业为用,湖里区持续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努力将文化和旅游业培育成为区域支柱产业,不断激发消费新活力。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厦门海上世界购物中心,“落日音乐现场”的舞台前围满了年轻人。来自集美大学的三年级学生陈欣和她的两个闺蜜坐在草坪上,随着音乐轻轻摇摆。“这里的环境太棒了,听着音乐,看着海边的日落,每个假期我们都会过来。”陈欣说。这家开业不到四年的商业综合体,已迅速成长为集咖啡实验室、深夜食堂、滨海市集于一体的“文体旅商”综合地标。
“在湖里,每个商圈都是一个微型景区。”湖里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湖里区各大商场人流如织,消费热情持续高涨。
赛事与旅游的融合,也成为湖里区文旅发展的新引擎。作为全市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五缘湾连续举办两届“五缘湾欢乐跑”。来自泉州的选手陈玲带着全家一起来参赛:“五缘湾环境很美,赛事组织也很专业。我们特意多住了两天,还在五缘湾游艇汇吃了海鲜,在京东mall选购了投影仪等家电。”这项赛事吸引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选手参与,形成“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的赛旅融合新模式。
在顶层设计方面,湖里区编制实施“1+N”系列规划,涵盖文体旅商融合发展规划、五缘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等,融合文化底蕴、对台特色、商业消费、潮玩场景与邻海优势五大要素,推动文旅产业整体提升。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在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湖里区签约项目数与总投资额均位居全市第一,荣获全省县域文旅经济工作正向激励。从商圈升级到赛旅融合,湖里区正以多元融合之笔,绘就一幅有温度、有质感、有活力的城区发展新图景。
数说
科创领航
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68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96家。
今年1-8月,湖里区完成区属工业投资24.8亿元,增速全市第一。
投资热土
1-8月,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总量全市第一。
在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湖里区签约项目数与总投资额均位居全市第一,荣获全省县域文旅经济工作正向激励。
城市更新
全区19个城中村改造任务全面完成,深化围里社、塘边社大物业管理试点;策划推进东渡、五通等城市更新项目8个、总投资850亿元;城市更新“三大工程”成果获住建部、财政部肯定,有关做法入选省住建厅第一批可复制经验清单。
亮点
深化区域协同
绘就共赢画卷
湖里区紧紧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目标,持续深化山海协作机制,推动东西部资源互补、产业联动,在跨区域合作中书写共赢故事。
一年来,湖里区不断深化与西部协作地区的产业互补对接,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完善政策协同机制,在互联网协作、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产业链共建等领域形成稳定合作格局,为跨区域项目落地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产业协作方面,湖里区积极对接西部资源,推动“闽数宁算”项目落地。在湖里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看来,“闽数宁算”不仅是技术合作,更是资源优化:“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以建设高能级算力设施为纽带,将西部地区的能源、气候优势与厦门的技术、市场优势有机融合的可行路径,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两地在数字经济领域互利共赢,目前已有多家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此外,湖里-连城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推动工业产业链共建与农副产品加工合作,形成稳定可持续的协作格局。
湖里区在推动跨区域发展的同时,也将“山海协作”中积累的资源统筹、共建共享理念,延伸至城市内部空间的治理与提升中。
傍晚时分,后埔夜市灯火初上,人流渐密。改造后的街巷中,美食摊位飘香,潮流服装店亮起暖灯。这个曾经的城中村,如今已成为集特色餐饮、休闲市集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随着治理不断创新深化,湖里的城中村不再是城区发展的“痛点”,而是社会融合、产业创新、民生改善的“支点”。在这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群众生活也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来源:厦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