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参与驱动改革落地 厦门湖里区以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综合
关注改革的伟力,来自人民;治理的成效,落在基层。近年来,厦门市湖里区以群众参与为突破口,把群众“旁观者”变为“主角”,把群众“被服务”变为“共治理”,探索出一条以“参与促改革、共治提效能”的基层治理新路。
从“金点子”到“新机制”:让群众智慧直达改革一线
“这条路能不能增设盲道?”“社区活动室能不能多点文体设施?”从社区改造到公共服务,从产业规划到城市更新,一条条群众建议正成为湖里区改革的起点。
自2022年起,湖里区创新开展“百姓金点子·幸‘湖’金钥匙”群众参与机制,围绕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征集群众意见3万余条,形成可推广改革成果近百项。
更重要的是,这一机制并非一次性征集,而是形成了“征集—研判—协商—反馈”的闭环体系,真正让群众参与成为制度化、常态化的改革力量。正如一位基层干部所说:“群众的智慧不是零星的声音,而是推动治理不断优化的动力源。”
从“社区共建”到“协商共治”:让改革落地更有温度
走进江头街道蔡塘社区,居民代表正在参与商业街区改造方案评审。政府部门提供规划思路,居民代表提出细化建议,企业方则根据反馈优化设计——协商共治的氛围扑面而来。
湖里区在社区治理中推行“共建议事会”“居民协商厅”等制度,让群众在改革中有渠道、有话语、有结果。数据显示,全区近九成社区建立群众议事平台,形成“政策共议、项目共评、成果共晒”的参与机制。
一位居民代表感慨地说:“过去政府做什么我们被动接受,现在能一起商量、一起改进,大家都更有获得感。”改革不再是“上面定、下面做”,而是共同出题、协同解题,让改革成果更接地气、更具生命力。
从“机制探索”到“制度创新”:让群众参与成为治理常态
群众参与不仅是一种治理方式,更是湖里区改革中的制度创新。近年来,湖里区建立“共治积分制”“群众体验官”等机制,把群众参与改革的行为纳入治理考评,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治格局。
以湖里街道为例,当地依托数字化平台,构建“居民诉求上报—部门研判响应—群众反馈评价”链条,让问题解决更高效,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我们探索的不只是做法,更是一套群众参与改革的制度框架。”湖里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群众参与已融入湖里区改革全过程,推动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从“百姓金点子”到“协商共治”,从制度创新到文化自觉,湖里区用改革温度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深刻内涵。群众的参与,正在成为这座改革城区最持久的活力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