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湖里区改革引领 群策共绘金砖数字小镇蓝图

综合
关注阳光洒在五通商务区的科技园区内,科研人员、企业家、社区代表汇聚一堂,热烈讨论着金砖数字小镇的未来。每一条建议、每一次研讨都被认真记录、系统整理,汇聚成厦门市湖里区推动小镇建设的科学方案。这不仅是一项产业工程,更是湖里区探索改革、推动协商民主落地、广泛集纳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生动实践。通过专家建言、企业参与、居民反馈,金砖数字小镇正从理念走向行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湖里区政协围绕“金砖数字小镇谋划与建设”,深入组织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精心归纳整理社会各界建言,形成15条重点建议,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这一过程体现了改革探索中的制度创新,让社会各界的智慧真正融入城市发展蓝图。
改革引领 产业与功能双轮驱动
金砖数字小镇建设的核心,在于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产业精准定位与功能高效布局。政协在前期调研中广泛听取企业、行业专家及高校科研机构意见,提出小镇应坚持“两岸金融中心+金砖数字小镇”的有机融合定位。在产业规划方面,建议聚焦新工业原创科技、引领性科技及新能源新技术项目,同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形成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路径。
改革探索不仅体现在产业选址和产业链布局上,也体现在协商机制创新上。政协建议案提出“多组团多节点”的规划模式,将现有产业园纳入总体布局,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前沿创新、应用融合的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企业代表建议,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政策支持。对此,建议案提出建设金砖孵化平台、设立产业基金、完善科技保险及风险管理机制,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湖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金砖数字小镇建设是改革实践的前沿,政协通过广泛集纳社会各界意见,实现政策创新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推动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小镇建设不仅要打造产业集群,更要体现产城人融合的改革理念。政协在调研中充分吸纳社区居民、交通专家、公共服务机构的意见,把民生诉求纳入规划。居民关心的交通、教育、医疗等问题被写入规划方案:TOD综合开发项目与地铁、BRT交通枢纽同步建设,优先布局学校和医疗机构,完善数字化政务和公共服务体系,让居民和企业享受高效便捷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改革理念,注重前瞻性和智能化。建议案提出建设综合管廊、工业互联和城市生命通道系统,结合5.5G移动通信传感技术,实现智慧城市感知,为无人化、自动化及工业物联应用场景提供保障。这些制度创新有效解决了传统建设“先建地块、后建配套”的脱节问题,为数字小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专家评价,湖里区通过改革试点模式,让政策、技术与民生紧密结合,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同步推进,形成可推广经验。
改革驱动 人才引育与创新协同
人才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支撑,也是改革创新的重要领域。政协建议案提出建设人才园区(五通商务区)、人才湖区(环湖边水库)、人才湾区(环五缘湾),并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校企对接机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规划还充分体现制度创新与协商民主。文化界、教育界代表建议将金砖国家多元文化元素融入建筑与景观设计,打造国际交流新窗口。居民代表提出增加社区公共空间、优化交通便捷性、完善生活配套设施,这些意见被纳入规划,使小镇建设兼顾高端产业与宜居宜业功能。
湖里区政协负责人表示:“金砖数字小镇的建设不仅体现发展高度,更通过广泛集纳社会各界意见,实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推动改革实践落地生效。”
金砖数字小镇的规划,是湖里区改革探索、集思广益的实践样本。规划既科学务实,又兼顾民生温度,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经验,也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