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智慧|心怀家国、廉俭传世,他的赤子之心穿越百年

综合
关注
他信奉“勤能补拙,俭可养廉”的古训
他的一生
闪烁着伟大的爱国主义光辉
也践行着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
家风和美德
《闽人智慧·厦门系列》第二期
让我们一起感悟陈嘉庚先生
心怀家国、廉俭传世的人格魅力

陈嘉庚。
01
富甲一方却自奉甚俭
无论是在海外作为富甲一方的橡胶大王,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家领导人,陈嘉庚的生活都十分节俭。
在日常饮食上,陈嘉庚始终保持着非常俭朴的饮食习惯。据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他“每日粗茶淡饭,爱吃地瓜稀饭,有时炒一点米粉,菜则是花生米、油条、豆豉、箭头鱼、芋头等几样轮换,偶尔吃点蚝煎、蚝炸。”当时,人民政府给陈嘉庚确定行政三级工资,每月可领539元,他每天的伙食费不超过五角钱。他曾对侄儿陈仁杰说:“每月伙食费,农民是6元、工人是8元、干部是10元,我15元已经很多了,不能再多了。”

陈嘉庚故居展示的陈嘉庚的餐桌。
在外出公务或访友活动上,陈嘉庚能省则省。在视察南安国光中学及陪同华侨前往安溪等地参观考察时,他总是事先安排炊事员煮好咸稀饭,装入大号的保温瓶里,再买些油条带上路。在到达目的地前,找个石盘或干净的地方,席地而坐用膳后再进村办事或会友,以避免增加主人招待的开支,既省时又省钱。
在招待客人上,陈嘉庚也是“自奉甚俭”,香港《大公报》原社长费彝民回忆,我到北京开会,“蒙陈老约往他家午饭,由黄长水、庄明理二兄陪往,席间仅米粉一盘,旁置花生、皮蛋等小菜四碟,主食则是番薯粥。”
02
留下最大的财富竟是……
陈嘉庚生活简朴,对家人要求也甚为严格。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他留给儿孙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勤俭品德和心怀家国的“大爱”。
陈嘉庚之子陈国庆说,父亲是一个很节俭的人,平日身上的现款不超过五元。他从来不在外头乱花费一分钱,连怡和轩附近的菜馆、咖啡店,也未光顾过。他一生只看过一部电影,是一部为筹赈会义演的片子。

陈嘉庚穿过的棉背心补丁清晰可见。
陈国庆回忆说:“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母亲买一条领带给我,父亲看见了,斥为浪费,不许我结用,我从此不敢结领带,一直到自己创业时,才结领带。我读英校八、九号班时,向父亲开口讨钱购买一架打字机,被他拒绝了。家中的一套家具,用了10多年已破损不堪,母亲向他要钱换一套新的,结果被责备一顿。又记得当我离开学校到制造厂上班,上班前一晚,父亲对我说,明天自己搭公共汽车去。我要求坐他的汽车去,他不准。6个月后,他才允许我和他同车上班。”

陈嘉庚使用的沙发是旧货店淘回来的。
1958年4月,陈嘉庚之子陈元济夫妇从新加坡回来探望他。后来,陈元济夫妇回新加坡的期限只剩下三天,如果坐火车,只要火车一晚点,就出不了海关。当时的厦门既没有飞机,也没有长途客车。生活秘书叶祖彬请求陈嘉庚派小轿车送陈元济夫妇到深圳。陈嘉庚听了十分生气,说:小轿车是国家配给我工作用的,怎么能给亲属用?再说两个人乘一辆车去,空车回来,那是极大的浪费!政治秘书张其华知道厦门市区有长途小汽车出租,便建议租车赶路,陈嘉庚依然不同意。最后陈元济夫妇只好乘火车返程,差一点耽误了行程。

陈嘉庚与儿子陈元济夫妇。
陈家后辈把“勤俭”奉为重要家训,恪守之、践行之。陈嘉庚的儿子陈济民一家虽然很富裕,但生活却简单朴素,并教育子女勤俭节约。据陈济民之子陈立人介绍,他们上学时,每学期末或者年底,总会有没用完的作业纸、作业本,父亲就把余下的本子裁开,把纸张收集起来重新钉成新本子,给他们使用。此外,家里还有一个规矩,碗底的饭粒一定要吃完,一粒米都不能剩下。
03
“公务员要勤俭廉洁”
陈嘉庚先生毕生坚持俭朴生活,同时更是反对铺张浪费、假公行私。他说:“奢俭之利害,关系国计民生,重且大矣。”“公务员要勤俭廉洁,以身作则,对社会务善去恶,贫苦人民设法改良生活。”
1940年,陈嘉庚回国慰劳,在浙赣铁路玉山铁路局跟工人讲话时说:“橡胶园最忌的是恶草与白蚁,恶草会把胶树缠死,白蚁会把胶树蛀倒。所以胶园的工人要时时刻刻铲除这两种害物,不让其蔓延繁殖。我想国家有了贪官污吏,无异胶园生了恶草与白蚁。当此国难严重关头,我们如发现有贪污枉法、假公行私的官员,必须及早加以清除。一人力量不够,必须团结全国人民的力量,群起而诛,始免危害国家民族。”

陈嘉庚在慰劳期间与将士们一起用餐。
当时国民政府为了招待陈嘉庚,大肆铺张浪费,各方都抢着宴请他。他连续多天在报纸显著位置刊登《陈嘉庚启事》反复声明:“一切酬应,谨郑重声明,掬诚辞谢。”他曾说:“鄙人在新加坡时,地处繁华,每月除正当费用外不及二元。所以如此者,盖以个人少费一文,即为吾家储一文,亦即为吾国多储一文。”
他到云南下关看望慰劳团成员蒋才品时,出席了欢迎晚宴。下关医院院长邀请陈嘉庚第二天赴宴,一位在交通部门任职的厦大毕业生也要在第二天设宴招待。陈嘉庚向医院的院长直陈衷曲说:“我这次是代表南洋的侨胞们回国,是有任务在身,在抗战困难时期,能节省一分就节省一分,不必要的应酬能免则免,像今晚这样的应酬,浪费很多时间,我感到很不耐烦。您虽是诚意邀请,但我不好拒绝,又会花费很多,有何益处?”再度邀请,陈嘉庚断然拒绝,设宴方只得作罢。
他曾说,“我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公益,为社会服务。”
他的一生节俭至极,将毕生财富投入国家发展、教育事业,在抗战时期大力支援祖国……这份大爱无私、克己奉公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值得我们永远景仰与学习。
相关阅读
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51周年之际,《闽人智慧·厦门系列》特别推出主题策划,邀读者一同回望,于历史的细微处,进一步走进陈嘉庚先生。
第一期:闽人智慧 | 这位福建人,是一百多年前被低估的创新先锋
[“闽人智慧”编辑部、福建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厦门晚报社出品]
来源:新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