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湖里区改革创新推动台胞深度参与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
综合
关注近年来,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坚持改革创新理念,以破除交流壁垒、激活台胞参与为核心,持续探索两岸基层融合的新路径。该街道围绕基层治理、台胞服务、侨胞互动等领域,通过创新交流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搭建融合平台,实现台胞从“表面接触”向深度融入的转变,显著提升了台胞在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殿前街道改革前,两岸基层交流多停留在单向开放层面,台胞参与社区治理渠道有限,年轻台胞培育不足,侨界缺乏专属互动阵地,台企和青年创业就业支撑平台也不够完善。针对这些痛点,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推出“双向沉浸式”交流模式,将高殿养老照料中心、清水宫等场所打造成“参访+权益体验+文化互动”的综合平台,让台胞实地感受医疗、养老等同等待遇,通过文化互动、体育赛事等活动增强情感认同,实现交流从“打卡式”向“深度体验式”转变。
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街道围绕“阵地+人才+服务”三维融合,建成厦门市首个同胞融合驿站“兴融映巷”,内设台胞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和多功能会议厅,充分发挥台胞身份认同和专业优势,成功化解大唐一期电梯加装纠纷等涉台民事案件30余起。街道通过宣传先进典型、设立台胞培训机制和就业创业服务,打通台胞参与社区治理的“人才通道”和“服务通道”,确保台胞能够从基层建设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侨界互动方面,街道升级改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三楼场地,打造省级“侨胞之家”示范点,通过定制化功能设计,常态化举办书法绘画、侨乡美食、节日联欢等活动,实现从“被动使用”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极大激发了侨界活力与凝聚力。台企发展平台方面,海西MCN两岸青年三创基地作为省级示范基地,为台企提供一站式入驻、政策咨询、培训和创业辅导服务,现入驻台企76家,员工95名,累计培训600人次,吸引78名台青考察就业创业环境,引入13名台青入驻,有效助力台企稳定发展与产业融合。
改革成效显著:台胞参与基层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实现突破,首批聘请台胞担任社区主任助理并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台企生产经营难题得到精准解决,产业聚集融合进一步提升;侨界从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议事建言、文化互动和情感认同持续增强;融合基地影响力不断扩大,台青创业和就业支持平台逐步形成示范效应。
通过系列改革举措,厦门湖里区殿前街道成功将台胞从社区治理的“边缘参与者”转变为“深度参与者”,打造了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台胞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两岸基层融合从交流走向互鉴共用,为全国探索台胞参与改革和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