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先锋湖里

“潮起湖里·爱拼敢赢”2025厦门企业家日湖里专场活动举行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潮起湖里涌活力,爱拼敢赢谱新篇。昨日下午,“潮起湖里·爱拼敢赢”2025厦门企业家日湖里专场活动在佰翔五通酒店举行,200余名区内外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及职能部门嘉宾齐聚,共庆企业家节日,共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本次活动由湖里区工商联(总商会)主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活动形式多元、内容新颖,融合了现场展示、直播带货与沙龙互动等环节,生动展现了湖里区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与企业家的时代风采,激发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新动能。

大会宣读《关于表扬在闽宁协作社会帮扶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商协会及民营企业的通报》,表彰一批积极投身公益、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民营企业。表彰名单公布时,全场掌声持续响起,向这些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致敬。

活动还创新设置直播带货环节,依托海西晨报视频号平台,邀请绿百合、荣华水产、凤凰明珠、oneway、网视野元宇宙、元地球等企业现场推介产品,通过实物展示、品牌故事分享与实时互动,助力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让“助企拓市”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现场的成果展示区以图文、实物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呈现了湖里民营经济近年来的亮眼发展成绩,吸引不少嘉宾驻足观看。

据悉,湖里区已推动企业服务中心升级至2.0版,进一步完善科创激励、融资上市、出海拓展、人才服务、数字赋能等功能,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支撑。

未来,湖里区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与广大企业家携手谱写“两高两化”中心城区建设新篇章。

特写

机器人打起太极拳

会场外,民营经济宣传展示专区十分吸睛。这里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学习宣传区、发展成果区、出海交流区与公益展示区,集中呈现湖里企业家在转型升级、跨境合作、公益慈善等领域的实践成果。

厦门元地球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会打太极拳的机器人无疑成了全场的“人气王”。它经过二次开发,俨然化身“太极能手”,引得围观者纷纷拍摄记录。

该公司技术总监许清泉表示,高新技术为机器人提供毫米级定位与动态路径规划,让每一道工序“零偏差”协同。未来,公司致力于让机器人如智能手机一般,提供“拿起即用、越用越顺手”的便捷体验。

中安网视野(厦门)元宇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AI智能批阅机也广受关注。它靠人工智能“当家”,再加上DCR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助攻”,不仅能智能批改作业,而且能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让“因材施教”变得更简单。(晨报记者 赵怡然)

点击

多元对话  共觅新机

在“企业出海与国际供应链”主题沙龙环节,多位嘉宾共话出海新机遇,共谋供应链布局新思路。

象屿集团原总裁陈方:

让“一带一路”

更有温度

陈方以印尼250万吨不锈钢项目为例,分享象屿集团“资本出海、产业落地”的探索实践。

这一项目源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不锈钢消费市场而原料却主要依赖进口的现实痛点。象屿把印尼的资源优势与中国的市场、管理、人才优势结合起来,打造出这一国际产业链协同范例。他强调,企业的国际化应超越“单点突破”,实现产业链共赢。“唯有把项目融入当地产业生态,构建链条竞争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在陈方看来,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并重。象屿集团在印尼项目建设中修建学校、道路和供水设施,当地居民自发将新修道路命名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路,更是一种温度。”陈方说,象屿集团尊重当地文化、饮食与信仰,实现员工属地化率超90%,并通过培训和交流帮助印尼骨干了解中国、了解项目。

“从机会导向到战略导向,从项目成功到生态共赢,从商业价值到社会价值。”陈方说道,这场跨越海洋的产业布局,正是象屿集团以长期主义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注脚。

维发股份副总经理林阳:

以设计为帆

驶向新航道

维发股份副总经理林阳分享了中小企业在亚马逊、TikTok等全球平台上拓展欧美与东南亚市场的实操路径。

林阳回顾了公司从2014年起步到如今覆盖150多个国家,并打造出营收占比超80%的主品牌的成长故事。他认为,“专注”是中小企业最好的战略,聚焦资源、深耕产品,才能让品牌积累起真正的势能。

“设计是全球语言,速度是出海武器。”林阳介绍,维发通过市场洞察与本地化设计,让品牌在不同区域展现差异化。例如,在欧美主打商旅功能,在中东强化商务质感,在东南亚通过直播增强互动。依托智能制造体系,维发的产品从设计到上新仅需三四个月,远远快于欧美老品牌。林阳说:“设计决定认知,速度决定成败。”

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与波动,林阳认为品牌是企业的“护城河”。维发自主研发AI工具,用数据洞察消费趋势、指导产品研发与选材,让设计与制造实现正向循环。维发还注重可持续发展与文化融入,在印尼设厂过程中重视员工本地化培训与宗教文化尊重,以行动诠释负责任的中国品牌形象。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继光:

要“走出去”

更要“融进去”

陈继光从学术研究与前沿观察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供应链整体出海”的战略逻辑。他指出,供应链出海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加速器”。

陈继光强调,当前中国制造业正从“机会出海”转向“系统出海”,企业要以供应链为核心,构建涵盖设计、制造、物流、服务的完整生态体系。他指出,出海战略要有清晰目标与风险研判,“只有让供应链在海外落地扎根,企业才能稳住全球竞争的根基”。

陈继光认为,中国制造要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智慧型转变,关键在于创新与人才储备。他表示,设计创新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而管理创新则是让供应链更具韧性的保障。“企业应让研发前置、让设计出海、让数据回流。”他说,面对关税、法律政策等壁垒,企业唯有在行业前沿占位,才能掌握全球供应链的话语权。

陈继光建议企业制定可持续循环的海外布局规划,并积极寻求政府、院校的智力支持,“出海不能只是‘走出去’,更要‘融进去’‘留下来’”。

来源:海西晨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