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先锋湖里

厦门湖里区改革撬动金融活水 共建共治推动城中村更新提质增效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厦门湖里区湖里社片区,一场涉及67个生活小区、3.7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更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不仅是一场物理空间的重构,更是一场制度创新、金融改革与群众共建共治深度融合的治理变革,探索出高密度城区城中村改造的新路径。

  制度改革激活更新动能

湖里社片区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老旧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薄弱、公共空间匮乏,长期以来是城市更新的“硬骨头”。面对复杂局面,湖里区坚持以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推出“快签约、快拆除、快安置”的“三快法则”,重塑改造推进机制。

在征迁阶段,湖里区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实行“每日调度、问题不过夜”,形成高效的工作合力。同时,推行“三阶段签约法”,首轮政策宣讲覆盖全部住户,二轮个性化协商解决特殊诉求,三轮法律团队介入攻坚“钉子户”,短短25天实现签约率98.95%,创造了厦门城市更新的“湖里速度”。

金融创新撬动城市更新“杠杆”

传统城中村改造往往受制于资金筹措与资金流转效率低的问题。湖里区通过制度创新,探索出“房票+市场化运作+金融闭环”的新模式,让金融活水高效流入更新一线,撬动了整个改造盘活。

在房票制度改革方面,湖里区突破兑付周期长的瓶颈,实现签约—开票—选房“一站式”服务,首张房票从生成到购房仅用3小时;与12家房企合作建立房源超市,提供岛内外42个楼盘选择,并给予5%装修溢价补贴。截至2024年底,191户签约房票已带动10.2亿元房产消费,释放出强大的市场活力。

在资金运作上,湖里区通过专项借款16.05亿元,实行“审批—放款—支付”闭环管理,将资金使用效率提升30%;同时创新“熟地出让”策略,提前挂牌1.3万㎡商住地块,预计土地出让金15.6亿元可覆盖项目总投资的60%,形成“土地收益反哺项目”的良性循环。

这些金融与土地政策的协同改革,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保障,也让群众安置更有底气、项目推进更有速度。

群众共建共治提升治理效能

资金的流动最终服务于人的安居。湖里区在改造推进过程中,注重把群众纳入全过程,通过政策问卷、议事协商、意见征集等形式广泛听取居民诉求,推动政策和项目落地更加精准。居民代表参与签约、安置、房票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协商和监督,既增强了改革的透明度,也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信任度。

“房子安全问题终于解决了,选房也能自己拿主意,我们是真正参与了。”村里安置房居民陈阿姨说。正是这种“政府引导、群众共治”的治理方式,让项目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签得快、拆得稳、建得实”,有效破解了高密度老旧片区改造的治理难题。

数字化征迁平台、无人机航拍、三维实景建模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也让群众能够实时了解进展、监督过程,推动共建共治更高效、更透明。

湖里社片区城中村改造的实践表明,在高密度城区,单一的行政推动已不足以应对复杂更新难题。只有以改革为牵引,激活金融机制,吸纳群众力量,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共治的合力,才能让更新既提速,也提质。这一“厦门样本”,正为全国城中村改造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