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赋能343工作法 激发厦门湖里区园区治理新活力
综合
关注在厦门湖里区,一场以改革为引擎的园区治理创新正在加速推进。徐厝社区航天人力资源产业园围绕“航天赋能343工作法”,探索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新模式,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生动实践和经验样板。这里,企业、员工与社区共同参与治理,改革创新为园区注入持久动力,也为厦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经验。
改革引领:343工作法优化园区治理体系
徐厝社区航天人力资源产业园坚持改革驱动,将制度创新贯穿园区建设和管理全过程。343工作法以“三类服务群体、四项专项活动、三大组织机构”为核心,将服务对象、工作内容和组织运行有机整合,形成完整闭环的治理体系。园区覆盖军工国防、人力资源、台企台胞等三类主体,搭建云上平台、线下园区、人才培训基地等多维服务场景,实现企业、员工与社区的高效互动。改革不仅优化了劳动关系管理机制,更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彰显厦门湖里区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智慧。
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激活园区治理新动能
园区治理的核心在于多方参与。湖里区依托343工作法,构建了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社区和劳动者五方共治格局。通过“一季度一主题”法治宣讲、“举手问”咨询通道、“治未病”企业风险体检等措施,园区实现了前端预防、过程协商、末端化解的闭环管理。企业代表参与议事、劳动者表达诉求、社区协调支持,各方智慧汇聚,真正形成了“共建共享”的治理生态。参与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也让园区管理更具温度,让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健。
成果显现:改革效应转化为园区活力
自343工作法实施以来,园区治理与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0多家企业入驻,包括央企、国企、台企和港资企业,园区产值在2023年至2025年累计达291亿元,纳税18.3亿元。园区功能区布局科学,服务中心集业务办理、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劳动仲裁、两岸人才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阵地共用和资源共享。改革激发了园区创新活力,参与促进了社会共识凝聚,共建共享让治理成果惠及企业与劳动者,园区治理温度与效益同步提升。
通过“航天赋能343工作法”,厦门湖里区不仅在产业园区治理中树立了标杆,也为全区基层治理提供了实践样本。改革、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正深植园区治理全过程,让园区经济发展、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参与形成良性循环,彰显了湖里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