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引领共治共享——厦门湖里区兴园社区新业态群体治理实践
综合
关注在数字经济和新业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就业群体如主播、快递员、外卖员等成为社区治理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厦门市湖里区兴园社区依托海西MCN产业基地,创新推出“近邻+”模式,坚持党建引领、需求导向、多元参与与资源联动,探索出“服务有温度、治理有精度、发展有深度”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实现新业态群体从“服务对象”到“治理伙伴”的转变,推动社区治理与人才发展双向赋能。
筑牢服务阵地 提升参与感
兴园社区依托MCN产业基地打造“‘兴’暖新”服务驿站,设立饮水、休憩、急救等基础设施,并开设公益课堂、职业技能沙龙和兴趣课程,满足新业态群体多样化需求。通过“候鸟成长计划”等子女关爱活动和积分激励体系,社区让人才在工作之余获得温暖和认同。每月“5好助企日”及“园桌议事汇”企业沙龙,为新业态群体提供意见征集和互动平台,将需求纳入社区治理议程,增强群体参与感和归属感。
凝聚先锋力量 构建共治网络
社区组建“点点繁兴”志愿服务队,整合网格员、物业、企业党员以及外卖员、主播等群体力量,开展夜间巡查、政策宣讲、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活动。同时,公益直播间、科普课程及技能培训,将新业态群体培养为社区治理骨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促进”。通过意见征集和活动反馈,新业态群体成为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治理信息及时上传,形成精准高效的共治网络。
推动资源联动 构建共享生态
兴园社区推动社区、企业、社会组织与新业态群体协同,打造“四方共治”生态。社区引导企业提供培训、物资支持和公益服务,组建商户联盟实现互利共赢;社区通过意见征集和需求调研,将新业态群体的智慧融入公共服务规划和治理决策。年度服务覆盖200余人次,志愿服务信息上报50条以上,形成“社区统筹、企业支持、群体参与、社会协同”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为基层治理提供可复制经验。
兴园社区通过“近邻+”创新模式,将新业态群体纳入治理体系,实现服务、治理和发展三位一体。改革不仅增强了社区治理效能,也激发了新业态人才活力,使社区从“服务容器”向“共治生态”转型,绘就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赢的生动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