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湖里区禾盛社区:党建引领聚合力 改革创新促善治
综合
关注
在厦门湖里区禾盛社区,改革的力量来自党组织的引领,更来自群众的广泛参与。以“双圈双行”为核心的亲邻党建服务模式,让社区治理走出传统“管理式”路径,走向开放共建的新格局。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群众共治,共同构成禾盛社区善治的生动图景。
党建引领,把党的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禾盛社区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一“关键变量”,以组织力的提升带动治理力的跃升。通过构建“1+5+N”亲邻党建朋友圈,社区党委凝聚居委会、网格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及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形成资源共享、事务共治的联动机制。这一协同模式也与推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建设相呼应,使治理更具韧性和温度。
厦门双十中学、湖里区妇幼保健院等80余家单位加入“朋友圈”,共建共治的“红色矩阵”不断扩展。党员在小区治理中担任骨干角色,党的工作向楼栋、梯户延伸,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实效,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百米”。这些探索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的规范化与透明度,与建设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相契合。
机制创新,让群众需求融入改革设计
改革的关键在创新,创新的根本在群众。禾盛社区把“小区党建问诊行”和“小区服务公益行”作为制度化行动,形成“问题发现—共议共商—协同解决”的工作闭环。居民的意见建议通过问诊机制直达决策层,群众诉求被及时回应,也与打造更高效的政务服务效能和政府监管体系形成良性互动。
社区还建立“资源—需求”清单,推行“订单式”服务,党员、网格员、社工多方协作,推动服务精准落地。从电动车棚改造到儿童课程开班,群众的“关键小事”成为改革的“头等大事”,改革成果更具民意温度。这种做法也与推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相呼应,使社区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并提升群众获得感。
共建共治,构筑幸福邻里的新生态
“双圈双行”的根本目标,是让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获得。禾盛社区以党建驿站为载体,整合“党建+志愿服务”“党建+文化艺术”等八类品牌,开展志愿行动、文化活动、调解服务,居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不断增强。这也与推动创新社会治理以及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高度契合。
公众参与从“被动”走向“主动”,邻里关系从“熟人社会”回归“亲邻社会”。改革让群众从“观众”变为“主角”,社区治理也由“政府主导”走向“全民共建”。这些探索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的规范性,与推动统一的市场监管和公平透明的治理环境形成相互促进。
禾盛社区的探索表明,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公约数。只有把党的政治优势与群众创造力结合起来,把制度创新与公众参与融合起来,改革的春风才能吹进千家万户,幸福的种子才能在社区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