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志愿服务点燃社区治理新活力
综合
关注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嘉福社区通过志愿服务驱动,推动社区治理不断升级。社区成立初期,居民参与度低,自治意识不足,基础设施老化,生活环境亟待改善。面对复杂局面,街道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核心,改革社区治理模式,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并在社区层面不断强化与政府监管的协同,以提升治理整体效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基层实践。
社区整合党组织、居民和社会力量,成立“嘉福益嘉”志愿服务联盟。党员骨干主动认领服务项目,居民积极参与意见征集和具体执行。社区开展的132场“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覆盖2.5万人次,居民参与热情逐步高涨,自治意识明显增强,呈现出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落地生根的良好格局,并推动创新社会治理在社区层面的实践深化。
在民生改善上,社区通过自筹资金、居民参与和社会资源,完成小区环境整治、公共低效空间改造、体育公园建设和托育园落地。居民不仅参与讨论,还在项目实施中提供劳动力和监督,推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与居民自管相结合,使社区自治、自管、自我服务体系真正落地,体现了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新机制在基层的具体呈现。
社区还培育了湖里区治嘉发展促进会、嘉福韵艺术团等社会组织,吸纳党员、文化人才和志愿者力量,为社区提供健康、文化、便民等服务。这一体系不断强化社区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居民在志愿服务中主动参与治理,将个人需求与公共事务结合,推动形成社会治理创新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共建共享新格局。
文化活动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社区举办邻里节、微电影拍摄、百姓大舞台等活动,鼓励居民自导自演、参与组织。居民在文化建设中增强归属感,同时推动社区文化深耕,使新老居民融为一体,社区凝聚力显著提升。这也体现了基层在推动文化建设、文化服务供给升级中的积极探索。
自治机制不断完善。社区制定居民自治公约,明确居民权责,引导居民关注社区公共事务。志愿积分回馈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热情,使居民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体会责任与价值,形成自治、自管、自我服务的良性循环,强化了社区在落实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方面的制度创新。
社区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下,通过志愿服务和居民参与,实现了治理改革与居民需求的有效对接。基础设施改善、民生问题解决、文化建设推进,社区活力全面提升。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力军,自治意识明显增强,社区治理格局焕发新活力。
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嘉福社区的实践表明,居民积极参与改革,推动基层治理创新,自治、自管和自我服务成为治理常态,与政府监管形成良性互动,志愿服务驱动型社区治理模式正在走向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代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