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先锋湖里

厦门湖里区多元参与改革 打造共治共享“理心致善治”样本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厦门湖里区殿前街道,一间温馨的“知心姐姐”谈心室,正悄然成为居民的“心灵补给站”。从一场心理帮扶的探索,到一项带动社会共治的创新实践,“理心致善治”模式以改革之力,打通了基层治理的“心路”,也打开了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通道。

改革起步于一个看似柔软的议题——心理健康。面对青春期叛逆、家庭矛盾、职场焦虑、老年孤独等多重社会心结,殿前街道没有止步于“情绪安抚”,而是以“治未病”的理念,将心理服务与社区治理改革深度结合。街道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支撑,社会组织与企业共同参与,构建起“政校社企”四位一体的协同网络。专业心理咨询师走进社区、校园与企业,举办心理讲座、家庭教育课程,搭建覆盖全龄段的心灵港湾;居民志愿者也在培训后加入调解队伍,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在共助中实现公众参与。

改革的动能还来自数字赋能的拓展。通过“腾飞殿前”微信公众号,居民可以在线预约心理咨询、获取家庭教育微课、参加社区学习活动,线上线下服务实现了无缝衔接。8年来,“知心姐姐”共陪伴549个家庭、服务2175人次,累计举办公益讲座88场、活动1900多场,辐射52万人次,真正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寻常百姓家,也推动了公共文化创新供给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落地。

“理心致善治”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心润治、以理化人。它不仅调和个体情绪,更以心理教育为切口,推动家庭沟通改善、社区关系融洽、社会治理提效。2024年,殿前街道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化解率达100%,信访办结率超98%,居民参与调解、志愿服务的热情显著提升,一个从心理健康出发、延伸至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在这里形成,同时体现了事中事后监管在基层治理中的价值。

如今,殿前街道的“知心姐姐”品牌已从心理帮扶走向“终身学习”,再到“治理赋能”,实现了从“治心”到“治事”的改革跃升。它以“理心”为基、以“致善治”为旨,构建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彰显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作用,也为湖里区乃至全市探索“多元参与改革,共治共享”提供了鲜活样本。

正如居民所言:“这里不仅治心,更暖心。”殿前街道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基层治理的力量,往往源自人心的共鸣;社会治理和居民参与的活力,正是在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共治共享中被点亮的。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