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湖里区:党建引领城中村返迁安置 提升“村改居”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综合
关注城中村返迁安置,是城市建设发展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交汇点。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统领,紧紧围绕“岛内大提升”中心大局,高效推进城中村返迁安置和“村改居”社区建设,在保障居民利益、优化城市空间、创新治理模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经验。
党建引领,构建返迁安置坚实保障
党的建设始终是推动城中村返迁安置顺利实施的核心力量。湖里区金山街道党工委在返迁安置工作中坚持“支部建在返迁一线”,成立返迁临时党支部,由社区党委书记任党支部书记,成员涵盖区、街、社区及国企党员。依托原有村小组党支部体系,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讲解返迁政策和流程,将政府关怀传递到每位居民手中。同时,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先锋岗活跃在选房现场和社区服务中,面对面为居民解答政策疑问、指导办理手续,为返迁工作营造温暖、稳妥、秩序井然的环境。
为妥善处理返迁安置中的复杂矛盾,街道还建立议事协调机制,由社区主导成立临时综合协调小组,整合社区党委、村小组党支部及居民代表力量,提前介入工程验收、小区管理、招商引资等关键环节,实现返迁全过程事中事后监管。安置房建设方面,街道优先选择优质地块,推动社区集体经济联合社成立联办物业,在居民入住前即介入房屋及公区质量验收,确保居民享有高品质居住体验。创新两轮选房模式,使返迁村民能在安置面积范围内选到满意房源,真正实现公平、公正、高效。
多元参与,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
湖里区在“村改居”社区建设中,注重调动居民、企业和行业力量的积极参与,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党委联合居民推动“共同富裕”,充分利用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建立“社区联合、全民入股、金融支持、政府扶持”的长效机制。以高林-金林社区发展中心项目为例,居民通过股权共享社区发展收益,实现了从被动参与到积极受益的转变。
企业党建也成为推动社区和谐共赢的重要力量。街道成立两金片区综合党委,开展“金邻益企行”联盟企业走访活动,整合周边楼宇、商圈党组织资源,通过党建联建搭建企业交流和合作平台,并联合举办“助企稳岗促就业”招聘会,帮助企业吸纳人才、优化营商环境。
在就业帮扶方面,街道与金融机构及社会培训机构合作,既帮助返迁居民进行资产理财,实现稳定收益,又通过电商直播、咖啡师、城市美容师、小区管家等多样化职业培训,为居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实现“顾家+增收”双赢。这种多元参与机制不仅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增强了社区经济和社会韧性,同时体现了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治理的重要作用。
开拓创新,提升“村改居”治理现代化水平
湖里区坚持改革创新,将返迁安置与社区治理紧密结合,探索现代化治理模式。针对返迁居民对物业管理不熟悉的问题,创新实行物业费收支两条线模式,在入住前先收物业费并由社区反拨政府补贴,既培养居民缴费习惯,又保障物业管理规范化、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运作。同时,加强小区公共场所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质量,让居民生活便利、环境宜居。
在社会文化建设方面,街道通过集中建设民俗文化园、整合原有宫庙、推广红白喜事文明化,引导居民逐步形成城市社区生活方式,消除安全隐患并提升社区文化认同感。湖里区还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原乡金林”长廊,讲述乡贤故事和人文风情,让返迁居民找到精神归属,增强社区凝聚力。
社区还积极开展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科普教育等活动,通过完善休闲设施、健身路径等配套,实现居民“下楼即公园、下楼可运动”,有效消除原村民与新居民之间的隔阂,提升邻里互动和社区归属感。通过党管干部的组织引领、制度保障、居民社会参与和企业多元协作,湖里区“村改居”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8%,居民满意度显著提高。
厦门湖里区金山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居民广泛参与、企业多元共建,形成“政府引导、党组织统筹、居民参与、企业支持”的社区治理体系,让城中村返迁安置不仅成为城市空间更新的支撑,更成为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样板。在这一过程中,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也为全国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