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如何防疫 厦门湖里区频出高招
来源:经济日报
疫情来势汹汹,团结就是力量。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湖里区众多老旧小区主动作为,以小区党支部“红色引擎”为核心开展防疫工作。他们克服了没有围墙、出入口较多、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管理硬件条件和物业力量配备不足等困难,因地制宜凝聚最广泛力量集中“战疫”。
小区出入必登记 安排专人测体温
一顶红帐篷、一把额温枪、几张告示牌,这就是金鼎社区牛头山小区体温测量点的标准配置。在这里,时刻都会有几名戴着口罩的“红马甲”守着,为每一位进小区的人员测量体温。
牛头山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面对疫情,小区党支部立即牵头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协助金鼎社区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在小区党支部书记林和平的号召下,小区党员、热心群众自发组成了“牛头山小区在行动志愿服务队”,与社区的小区秘书一同行动,为居民宣传防疫知识。更重要的则是全面排查——志愿队员们通过微信群及电话联络、入户走访等方式,进行人员摸排及健康管控,落实是否有重点区域返厦人员,并跟踪他们的身体情况。
金鼎社区有许多像牛头山小区这样的老旧小区。为了防控疫情,社区在辖区内设立了14个体温测量点,9个小区支部书记带头蹲点;同时,还积极联防联控,守住各个老旧小区的入口。“不少老旧小区同时是开放式小区,这就需要我们动员更多党员和群众的力量,构建全覆盖‘战疫’网络。”社区党委书记章丽云告诉记者,社区以老旧小区党支部为战斗堡垒,动员楼道长、网格长、社区在职党员、志愿者、小区党支部成员齐上阵,在20多个开放出入口的第一线严防死守。
党员冲锋在前、群众齐心协力。今年71岁的街道机关退休党员李大福,在街道党工委的号召下主动到金鼎社区报到,加入到党员志愿服务队当中。看到社区的老旧小区多,他就地取材,找附近的居民要来木板、铁丝,把进出小区的一些较小的出入口挡起来,守住主要进出口。金鼎社区海俱小区自管小组组长老杨,还在业主群里面广泛发动党员、共青团员加入到志愿服务队。就这样,海俱小区做到了出入必登记、专人测体温。
有物业多元联动 无物业居民自管
在无物业小区,老党员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宣传防疫工作。
“我是小区的业委会副主任,在这关键的时期我更要挑起重担。”这是北站社区铁路家园小区业委会副主任任新江的心声。他主动放弃春节假期,与小区党支部一同制定了强化摸排的细则,共同参与摸排宣传、按楼栋包干轮值,每天奋战在小区防控疫情的第一线。考虑到新物业今年刚入驻,任新江主动参与门岗轮值,配合保安对进出小区人员进行登记和体温测量。“大伙儿认识我,防疫工作做起来更顺利,小区居民就更安心了。”
作为一个有物业入驻的老旧小区,铁路家园小区在社区的指导下,第一时间执行了“五强化”防控工作法。通过强化小区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小区第一时间成立以业委会、物业公司及小区社会组织组成的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组建工作联络群。通过在小区设立6个党员岗,小区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协同社区网格划片工作人员、小区党员、计生小组长、居民代表、小区物业、志愿者共计85人按照实际情况责任细化到楼栋、排查到户到人,强化摸排力度。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铁路家园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拧成了一股绳。他们强化宣传引导,在路口安放宣传栏,在小区内张贴防疫海报、悬挂横幅;他们强化值班值守,每天安排人员值班实行半封闭式管理,轮流到门岗配合保安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和体温测量。三名小区医生24小时随时待命,随时接受居民群众电话咨询。小区党支部还为重点区域返厦居民送去了口罩、体温计,并为他们网上代购生活物品,强化关爱包容。机场安检护卫党委和禾堂餐饮党支部,还为社区一线工作人员、小区志愿者提供了爱心便当。
那么,没有物业入驻的老旧小区有什么高招呢?“我们自管小组齐心协力,我自己也在一线防疫。”后埔社区江头苑小区没有物业,居民自管小组积极行动起来——今年80岁的小区党支部书记林丽珍发挥带头作用,十几名党员居民积极响应。大年初二,志愿者们就挂旗上岗,挨家挨户入户宣传排查,在大门口设体温检测点。每天,他们都要从早上7点守到晚上7点。越来越多的居民也加入其中,更有像杨丽甘这样的热心居民,特地从老家漳浦赶回湖里担当志愿者。
宣传防疫知识 电话喇叭无人机齐上阵
“新年好,给你们拜年啦!疫情形势严峻,大家尽量不出门,出门要记得戴口罩!”这些天,一通通暖心电话,打进了东兴小区的居民家中。熟悉的声音、悉心地问候,让大家倍感温馨。一张严密的防疫安全网,正在逐渐织成。
湖里区东荣社区东兴小区,是典型无物业老旧小区,独居老人多、困难户多,还有不少残疾人。不仅如此,小区300多户业主当中,还有30%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此,做好老年人的防疫宣传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如何提高老年人的防疫参与率和知晓率?在社区党委的号召下,东兴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立即发起“益起守望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响应号召,东兴小区党支部书记、70岁高龄的麻章新,业委会主任68岁的杨再发、自管小组组长61岁的林秀英,第一时间站了出来,组织防疫工作。
“他们辈分高、有资历、有威望,有良好群众基础,能够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东荣社区党委副书记黄炳丽说。面对严峻的形势,老党员们一刻也不敢松懈,每天他们挨家挨户拨打电话,将防疫知识宣传到每一位居民心中。不厌其烦地再三叮嘱,平均每天要拨打上百个电话。
为扩大疫情宣传的覆盖面,林秀英还绞尽脑汁,创作了闽南语防疫顺口溜。借助“大喇叭”的形式,在社区里流动播放,将防疫知识传遍小区每个角落,营造了寓教于乐的防疫宣传氛围。小区居民出行渐渐不再那么频繁,大家戴起了口罩,防疫意识提高了。
站在风口宣传、做好人员体温检测,挨家挨户摸排、一再叮嘱——在他们的带领下,志愿队伍逐渐壮大。先后有数十位党员、志愿者加入到防疫工作中。每天他们都按时到岗,配合小区秘书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对小区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摸排返厦务工人员等。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没什么事,千万别出门,既要躲得了初一,也要躲得了十五,别让病毒有机会笑话我们……”昨日下午,一架无人机在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火炎的操作下,平稳地飞行在湾悦城上空,360度“无死角”地进行广播。
这是湖里区委宣传部与厦门日报社联合推出的“防疫宣传神器”——无人机空中广播小分队。它借助无人机速度快、受地形影响小、覆盖面广等优势,向市民“加速度”传递最新防疫政策和知识,为居民送上元宵佳节的祝福,既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又提升群防群控、群防群治效率。
“各位居民你们好,现在是疫情特殊时期,请勿长时间停留在室外,尽快回到家中。”“这位穿粉色衣服的阿姨,不要再自拍了,戴上口罩赶紧回家!”不用依靠社区志愿者举着大喇叭一边走一边劝,无人机在空中形成“硬核”防疫宣传队——飞过商业广场、创新园区,飞入城中村、居民小区,通过广播,劝导在外逗留的居民尽快回家。
在城中村,无人机还灵活地切换双语模式,用接地气的闽南话喊话。
“阿公阿嬷免歹势,口罩戴起来真好势,顾囝顾孙是顾全家……”下午时分,在钟宅社区澜海宫附近,不少买菜归家的居民聚集在广场上闲聊。此时此刻,他们成了无人机喊话的对象。无人机一路“追”着他们,一边宣导一边劝阻。
关爱身边老人 买菜上门唠家常
志愿者肩负起照料孤寡老人工作,为老人送物资,打电话陪聊——在东荣社区,这样暖心的故事不时上演。
“大爷,最近想吃什么菜?我们帮你买。”今年64岁的孤寡老人张大爷腿脚不便,平时出门都要依靠代步车。如今防疫形势严峻,出门更是困难重重。得知情况后,社区志愿者主动站出来,轮流帮他买菜。
蔬菜瓜果、鸡蛋牛奶,几天前,一大袋生活用品,被放在张大爷的家门口,袋子上还贴了一张暖心的便利贴:“大爷,天冷要照顾好自己,给您买了个围脖,注意保暖,要开窗通风。”看到便利贴的瞬间,张大爷颇为感动。“志愿者们真的太好了,十分感谢他们!”
对于老人的关怀,还不止于此。
平日里,社区里的老人们都会在小区的亭子里聚会、聊天打牌,受疫情影响,呼吁大家尽量不出门,老人们原先的娱乐活动没了,难免孤单焦虑。
“您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都跟我们聊聊?我们就是来和你们说说话的。”细心的志愿者觉察到老人的心理变化,主动打电话“陪聊”。连日来,一通通电话打进了孤寡老人家中,一句句问候送进老人心坎里,缓解了老人“宅家”的焦虑不安情绪。嘘寒问暖中,让老人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在东荣社区的大家庭里,真诚服务与关爱从不间断。前天,86岁的林奶奶在自家倒地不起。她老公不知所措,向楼长李丽华求救。一时间,志愿者们形成联动。正在吃饭的党员叶清泉、洪天寿立即放下筷子、配合居民组长王思侬,将林奶奶安顿好后才回家。“越是特殊时期,对于老人的关怀越不能停。”叶清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