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最新资讯

有国才有家 湖里金山街道的“战疫家庭”值得夸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来源:湖里金山

有国才有家,若有战,召必回,简单的誓言,坚决的行动,他们选择防疫第一线,一国一家一心,战“疫”时刻,我们并肩同行。我们相信有家,有爱,就一定会有期待。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舍小家为大家、先国后家,从来都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基因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疫情当前,责任在肩,金山街道战疫一线涌现无数的“战疫家庭”,他们或为夫妻,或为父子,或为母女,或为叔侄,乃至亲密的同事,还有的甚至是“全家总动员”。

防控一线,他们并肩作战。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榜样力量的同时,更感受强大的国家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金山街道辖内136个防控疫情登记点共有“战疫家庭”100多组。

01

最美夫妻档,我与你同在

最美的承诺:我来接你下班

大年初三那天,接到单位通知的时候,林志鹏和爱人正在石狮老家,与父母团聚。党有召,召必到。90公里的路程,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厦门。林志鹏和爱人立即上岗,从此开始了日夜忙碌的加班生活。

林志鹏,金海社区党委委员,一直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金海社区是个典型的“小区+写字楼”社区,林志鹏到岗之后,立即动员各小区党支部牵头成立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组,号召党员、居民志愿者参与小区防控工作。同时,他还不停地穿梭在各写字楼间,督促物业和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爱人李昭旋,金山街道社建办职员,金山街道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的一员,主要负责收集社区、小区动态信息,跟进防控物资数据,摸排重点人员等工作。每天,李昭旋都要收集完最后一个数据并核对无误后,才能回家,常常是忙到晚上9点。让人暖心的是,不管多累,林志鹏都会过来接她。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能为守好‘大家’贡献一份力量,还是很自豪的。”因夫妻俩过于忙碌,林志鹏临时赶回石狮将母亲接回厦门,照顾他们不到3岁的女儿。

最美的心愿:疫情早日结束

春节前夕,黄忠华和丈夫杨汉枝本打算带着两个女儿回仙游老家,庆祝奶奶的九十九岁大寿。疫情就是命令,接到返岗通知,他们只能取消既定的行程,奔赴一线。

黄忠华是湖边社区卫计工作人员,也是下湖社8组党支部书记,她的工作是登记信息、摸排片区。丈夫杨汉枝则是社区的卫生管理员,负责片区环卫工作。每次,杨汉枝结做完手头的工作后,都会主动到下湖社门楼防控疫情登记点帮忙。

夫妻俩每日早出晚归,顾不上年幼的女儿,只能托付给楼上楼下的亲戚们帮忙照顾。大女儿一直跟黄忠华抱怨:“妈妈你怎么每天都在上班,都不回家陪我?”面对女儿的抱怨,黄忠华难以解释。她只希望,他们的坚守能很快就看到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最美的誓言,你在我就会在

“你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口罩戴好,尽量避免和别人直接接触。”每天,马承凤出门时,老伴陈汉强总是会忍不住再三叮嘱。马承凤知道,不善言辞的老伴,一直用行动支持着自己。

身为金山社区锦绣金山小区党支部书记的马承凤,她积极牵头成立小区疫情防控小组,着手开展小区摸排工作。陈汉强看到这个情况,也第一时间站了出来。他说:“身为一名老党员,我们都应该坚守。”他的行动,无疑是对马承凤工作的最大支持。

如今,夫妻俩都70多岁了,却每天坚守在小区门口。马承凤值早晚班,陈汉强值下午班。虽然时间错开,但只要对方在值班,他们都会去小区门口看望,然后叮嘱一句:“天气冷不冷,需不需要添衣服?”……

02

上阵父子兵,并肩抗疫情

平时天天见面,坐在一桌吃饭的孙先化一家,因为这次疫情,已经十几天没有团聚了。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疫情防控工作一启动,孙先化便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每日坚守在高林社区西村疫情防控登记点。他的大儿子孙良元也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两人分别驻守在不同片区。正因如此,一父子俩许久都没碰面了。

▲孙先化大儿子孙良元(右二)

孙先化的两个儿子都很忙。二儿子主要负责医疗设备维修,整个春节期间,他都在医院忙着加班,仅通过电话和视频与家人联络。大儿子孙良元放弃休假,报名参加志愿者,为村庄守护。

孙良元被安排在夜间值勤。前天夜里下雨,天气寒冷,想到还在外忙碌的儿子,孙先化也只能通过微信嘱托一句:“夜里凉,记得多穿衣服”。

03

母女仨都在,一心守家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我们的力量微弱,但是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支援抗疫工作。”金林社区孙雅玲、孙雅惠这对党员姐妹花行动起来了,她们一起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支援抗“疫”一线。

孙雅玲说:“我和妹妹都是党员,我们冲锋在前,责无旁贷。我们更希望,以绵薄之力,能够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守护我们的家园。”

▲林锦华和孙雅玲母女

姐妹俩首先带动的便是她们的母亲林锦华。“我虽然不是党员,但看到女儿们的坚守,我也希望与她们一起,为防疫出一份力。”最近天变冷了,志愿者们值守岗位十分辛苦,而且不能按时吃饭。林锦华看到这后,自制了闽南特色面茶,送到金林社区各片区登记点,希望大家喝了面茶之后,心里都能“暖暖的”。

04

叔侄俩成双,从来不退缩

“以前很少碰面,倒是因为这次疫情防控,我们天天都可以见面了。”后坑社区党员志愿者陈世源和社区工作人员陈华景两人是堂叔侄关系,因为这一次的值守,两人越发亲近了。

▲陈世源(右二)

疫情防控号召一发出,陈世源便报名加参加志愿者队伍。他的父亲已年过九旬,卧病在床。白天的时候,他忙着照顾老人;晚上家人下班回来后,他又匆忙赶到登记点参与值守。

侄子陈华景是社区工作人员。平时除了驻守登记点外,还负责沟通登记点之间的物资协调工作等。陈华景的奶奶前段时间不小心摔了一跤,老人家正卧床休息。在防控疫情之余,陈华景都要抽空为老人家送上一日三餐,连多停留一会儿和老人家唠嗑的时间都没有。

“现在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退!虽然家里也有很多事情,但是我们还能克服。”即便兼顾两边非常辛苦,叔侄俩仍旧坚守在战“疫”一线。

05

的士三兄弟,夜里来坚守

党员、居民代表、志愿者……陈岳升的身份有点多。因此,疫情突发后,陈岳升第一时间向金安社区“请命”,希望加入到防控一线中来。“夜晚风大,就把我安排在晚上值班吧,让我们年轻人来守好这道防线。”陈岳升说。

陈岳升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春节期间,公司暂停运营,他和两名同事也就赋闲在家。看到陈岳升加入防控工作,同事们也主动找到他说:“闲着也是闲着,我们跟着你一起去做志愿者吧,拿出我们年轻人的担当来”。

就这样,他们三人一起加入晚上的防疫值勤,被大家称为“的士三兄弟”。夜晚,高林一里登记点的风很冷,但是年轻党员们的精神却在炙热发光。

06

全家总动员,战“疫”齐出力

这个春节,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是忙碌而辛苦的,五通社区浦口支部书记王小桂一家便是如此。王小桂儿子在福州读大学,放假刚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与父母的团聚时光,他们便接到了返岗通知。疫情当前,刻不容缓,父母双双奔向了抗“疫”一线,每日早出晚归,忙个不停。

受父母影响,王小桂的儿子也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王小桂将儿子参与志愿服务的事情分享给朋友,没想到朋友家的孩子也报名了,这让王小桂十分欣慰。“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十分高兴,他们在登记信息方面有很大优势,我们也省事多了。”王小桂说。

现在,一家三口齐上阵,每天早出晚归,各自坚守。即使同在一个屋檐下,见面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晚上回到家,即便时间再晚,三个人都会坐下来,一起吃顿饭,珍惜一天中最难得的团圆时光。。。。。。

07

全家总动员, 共打阻疫战

“面对疫情,有国才有家!”作为一名老党员,65岁的陈国贤不仅带头“冲锋陷阵”,同时鼓励儿子、媳妇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一家四口连续奋斗在抗疫一线。妻子常常打来电话,嘱咐他注意安全。他说:“不要担心,不要催,我们很快就回去吃饭了。” 

从2月1日开始,陈国贤就到金湖社区上湖社防控疫情登记点报到了。测量体温,登记信息,虽然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于一名年过六旬的老人家而言,连续七八小时的值守也是有些吃力。

“现在一家人很难聚会,孩子们只要有时间都会出来站岗。”陈国贤说的“孩子们”就包括儿子陈健森、陈健仁,儿媳郭巧玲,他们三个全部都是中共党员。不仅是这次疫情,莫兰蒂期间,陈国贤就和孩子们冲在抗台一线,为清理村庄道路忙活了好几天。

“我们村庄目前还没有发现病例,防范非常重要。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能为村庄做一点事情也挺好。而且,我们村庄很多人站出来分担,不存在辛苦一说。”陈国贤说。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还有很多像这样的“战疫家庭”,他们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在“大家”与“小家”之间做出义无反顾的取舍。

正因为这样一个个“小家”的坚守,以及众多“金山人”的付出,才换得金山百姓的平安与健康。惟愿疫情早日过去,才不负所有人的努力和付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