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前“厦门号”木帆船曾惊艳世界,两代船长留下浪漫爱情故事
来源: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98年前,一艘以“Amoy”(“厦门号”)命名的木质无动力帆船从厦门港缓缓驶出,横跨太平洋,穿越大西洋。
这艘船的第二任船长阿尔弗雷德·尼尔森,写下了《“厦门号”帆船的故事》(英文版)一书。
近一个世纪后,编译者詹朝霞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并撰写长篇导言,讲述“厦门号”远航美洲一万八千英里的历程以及厦门收藏家15年来发现搜集“厦门号”明信片和文献资料的过程,结集成书《1922 “厦门号”的故事》。
日前,该书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被纳入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海洋文化丛书”。
人物名片:
詹朝霞,祖籍福建漳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厦门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现任职厦门市社科院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鼓浪屿研究》编辑部主任。出版有《鼓浪屿故人与往事》、《鼓浪屿学者》(与洪卜仁合著)、《厦门的兴起》(吴振强著 詹朝霞、胡舒扬译)、《1922 “厦门号”的故事》(阿尔弗雷德·尼尔森著 詹朝霞编译)等著作。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詹朝霞应邀做客虫洞故事杂货铺,通过云直播的方式与读者分享了“厦门号”的故事以及自己与“厦门号”结缘的故事。
“厦门号”备受藏家关注,编译中文文本普及历史
同文顶,是詹朝霞供职的厦门市社科联、厦门市社科院所在之地。在沉迷于“厦门号”故事的日子里,她常常伫立在办公大楼走廊,远眺鹭江,眼前总是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1922年5月17日清晨,“厦门号”扬起风帆,渐行渐远,消失在云水间。
1922年5月到1924年6月,历时两年多时间,“厦门号”最终抵达美国纽约,完成了她一万八千英里的航海壮举,被美国媒体誉为“大西洋第一中式帆船”,让世界知道了一个名叫“Amoy”的厦门,而“厦门号”也以明信片的形式不断在美国和加拿大出现,一时风靡世界。
时光流转,“厦门号”的相关史料,引起了中国船舶考古学者许路以及厦门收藏家陈亚元、紫日等人的持续关注。2017年,陈亚元从海外拍得《“厦门号”帆船的故事》(英文版),这是第一手资料,尤为珍贵。但因为自己不懂英文,陈亚元希望这本书能由专业人士翻译成中文。2017年的一天,詹朝霞拜访陈亚元。陈亚元将“厦门号”的明信片和英文资料悉数展示给詹朝霞。“虽然当时对‘厦门号’并不是很了解,但我很好奇,一本专门讲Amoy 的英文书,里面记着什么秘密?”
尼尔森在《“厦门号”帆船的故事》中,以倒叙的方式描述第一任船长乔治·沃德夫妇的爱情故事以及他在“厦门号”帆船上的经历,展现了“厦门号”远渡重洋的风风雨雨。虽然这本书不厚,但涉及知识面广,特别是帆船专业术语及远洋航行沿途各种地名,翻译起来有一定难度。詹朝霞说,感谢出版社的陈玉龙编辑和萧航先生,他们对文稿作了认真的校审,使错误尽可能减少。
提起这本书的编译过程,詹朝霞表示,自己不是什么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只是做了一名普及历史的“翻译者”。
诞生于厦门港的“福船”,见证过两段浪漫故事
在《1922 “厦门号”的故事》中,作者一层层掀开了历史的面纱,让“厦门号”这艘百年之船的身影更加清晰。
“厦门号”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厦门港,船长是一个叫乔治·沃德,出生于荷兰的加拿大籍丹麦人。乔治从小就在船上工作,31岁那年,乔治在香港结识了当地一名船长的漂亮女儿——阿玉,并坠入爱河。阿玉19岁时,两人结婚了。婚后,乔治在汕头海关和厦门海关工作了多年,后来成为华南航线上的一名船长。
在结婚近20年之际,乔治夫妇做出一项惊人的决定:放下已有的一切,乘一艘属于他们自己的船,去作一次环球航行,回到乔治的家乡。他们想到做到,立即动手在厦门港打造了一艘典型的“福船”,并命名为“AMOY”。这艘船总长约21.03米,耗时近6个月完工。
詹朝霞在书中写道,“弯曲的台湾樟木让船体呈现出古典的弧度,产于福建深山的福杉让船板散发出东方的芬芳。铁钉和木梢将船体紧紧拼贴在一起,其间的缝隙被精制的桐油灰抹得严丝合缝,像水泥一样坚固。‘一滴水都没渗进船舱’,1924年6月,跨过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厦门号’抵达纽约,沃德船长在接受《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时,不无得意地说。”由此可见,“厦门号”造船工艺之精良。
1922年5月17日,“厦门号”从厦门出发,开往600英里外的上海。其间,在中国东海遭遇海盗和一只藏在船上的蟒蛇。6月22日,“厦门号”从上海出发,在去往哥伦比亚维多利亚港的途中,遭遇风暴,掉了两副舵,一路有惊无险。经过几个月休整后,“厦门号”从温哥华沿美洲大陆西海岸一路顺流而下,穿过巴拿马运河航行到美国东海岸,最后抵达纽约。
在旧金山,“厦门号”遇到了它的第二任船长尼尔森,作为一个无线电工程师,尼尔森的梦想是做一个像康拉德那样的航海作家。1923年4月,尼尔森正式与“厦门号”签约,成为船上的一名水手,此时的“厦门号”已经备受关注,每到一个港口停靠都会引起轰动,西方主流媒体争相报道,1923年4月,英国著名的《广阔世界杂志》长篇报道“厦门号”从厦门到维多利亚港的航海历程。1924年6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更是开辟整个版面报道“厦门号”。
“厦门号”还见证了两代船长的爱情故事。当“厦门号”行驶到纽约时,尼尔森遇到了他的太太——丽塔,他们以船为家,并且有了三个儿子,举家泛舟于海上内河,过起了“洋疍民”的浪漫生活。
对他们来说,“厦门号”就像一座绚丽的浮动博物馆,在加拿大和美国各地展出,每人收取25美分的参观费。后来,“厦门号”还客串过电视TV秀舞台和选美总决赛舞台。1961年,“厦门号”在北卡罗来纳州哈特拉斯角附近的一次飓风中沉没。在此之前,“厦门号”已从尼尔森手中转手他人。而尼尔森本人也于1966年6月在纽约去世。
记者:陈冬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编辑:罗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