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海域出现海市蜃楼?气象台专家:可能只是类似的光学现象“海滋”
近日集美海域一桥面上出现一栋灰色建筑,疑似海市蜃楼。(视频截图)
本报记者 刘少敏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集美海域又出现了海市蜃楼。记者发现,厦门春夏季节,有不少市民曾拍到过“仙山”“海楼”的画面。这些奇特景象真的就是海市蜃楼吗?记者为此联系了气象台专家一探究竟。
热传的仙山海楼
大多只是“海滋”
本月2日,微博上一则集美海域出现海市蜃楼的视频获得上万人次观看。视频中,夜晚一座桥面上出现一栋模糊的灰色大楼,顶部较为清晰,腰部虚化,底部被遮挡。这究竟是否为海市蜃楼呢?
气象台专家张伟看过视频后告诉记者,视频中没有标志性建筑,无法确定真实地点,很难判断,不过就厦门历年发生的所谓“海市蜃楼”来说,它极有可能是“海滋”。“海滋”是类似海市蜃楼的一种光学现象,二者与“平流雾”一起并称为“海上三大奇观”。
近年来,不少厦门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自己拍摄的“海市蜃楼”影像,它们真的是海市蜃楼吗?
据了解,2014年2月,不少游客看到鼓浪屿上空悬浮“仙山”,经核实该山体为海对面的南太武山;2015年1月网友拍摄的演武大桥“海上山脉”,经核实为海对面的漳州港;2017年2月,观音山不少上班族观测到海上出现一大排楼群,且有灯光闪烁,经核实是海对面翔安的楼盘;今年3月份,有市民拍到世茂双子塔对面的“空中阁楼”,但实为对面写字楼被平流雾遮挡而呈现的景象。
相较于平流雾,“海滋”的迷惑性更强,因为它同样具有“天气晴朗时从未见过”“出现一会儿后就消失了”等特征。
和“海市蜃楼”的“异地虚像”相比,“海滋”只是将远处的事物变得更近、更清晰,其所呈现的景物是原本就存在于同一方位的实体。但关于二者的区别,学术界仍有争议。
厦门确有“海市蜃楼”
多发于环岛路沿线
厦门究竟有没有真正的海市蜃楼呢?2017年4月巡逻海警在黄厝附近海域发现的红顶灰墙“悬空楼房”,经专家鉴定,就属于真正的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是如何形成的?厦门什么季节在哪里更易观测到呢?气象台专家张伟告诉记者,海市蜃楼又叫蜃景,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光学现象。当光线斜射入密度不同的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就呈现在了另一空间上。由于沙漠、柏油路、海面是最容易产生巨大空气温差的环境,因此海市蜃楼通常多发于这些场景中。有趣的是,前两者呈现的海市蜃楼多是“倒影”,而海面上的多为“正影”。
“如黄厝、五缘湾等环岛路沿线海域,都曾出现过蜃景。”张伟说,发生在海面上的海市蜃楼通常满足两个基本的气象条件,其一是近地层水汽要特别丰富,然后向上迅速变干;其二是气温要由下往上递增。因此,厦门发生海市蜃楼的季节多集中在春夏,而从天气上讲,刚下过雨的海域湿度比平常更大,更容易产生蜃景。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