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神奇!厦门居然有这样的海洋生物“展馆”!它就是...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秋风起,稻谷香

菊花开,蟹脚痒

@家人们

秋天的第一只螃蟹,你吃了吗?

最近

天心岛小学的同学们

在“潮间带探索计划”科普展览上

邂逅了秋天的第一只螃蟹

螃蟹们形态各异、生动可爱

引得大家纷纷挤上前来,一探究竟

原来是螃蟹标本!

而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出自海沧90后“手艺人”

——黄倞朗之手

赶海采集、制作标本

精心打磨每一件作品

这个海沧手艺人用爱”发电”

赋予了螃蟹第二次生命

海沧90后手艺人

走进黄倞朗的家,这里俨然是一座小型螃蟹科普展览馆。

在海沧这处80平的两居室里,陈列着数百件精美的螃蟹标本。厦门周边海域的螃蟹品种,在黄倞朗的巧手下,摇身变为一件件艺术品。

大学时期,黄倞朗跟着动物学方向的导师学习,协助打理学校的标本馆。

一次偶然,他驱车数十公里到附近的标本厂借标本。这一趟,他学来了制作标本的手艺,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制作标本

将螃蟹放入冰箱,冻“懵”一小时;

再用酒精或福尔马林等防腐液,浸泡两周时间,将螃蟹体内的蛋白质固化并防腐,连带杀死微生物;

接着取出螃蟹,把蟹肉去除干净,泡入异丙醇中;

最后阳光暴晒三五天,即可开始制作标本了。

“传统实验室的方法不易保存,标本会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脆弱,只能远观而不能近距离触摸观察,而且久了会褪色,不利于科普。”黄倞朗说到。

去年开始,黄倞朗在工作之余绞尽脑汁,琢磨出制作标本的新方法:涂上一层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算是新工艺,它像‘胶水’,涂上后标本会变硬,富有水般光泽,很好地解决了标本变脆弱和褪色的问题,还能起到‘定型’的作用。”黄倞朗介绍道。

就在这块小小的泡沫板上,用大头针固定螃蟹并调整成不同姿态,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出炉了。

赶海采集、制作标本、到最后的艺术重构,黄倞朗醉心于此,不知不觉已做了8年。

8年间,黄倞朗制作螃蟹标本的“变迁史”

沙地形态、油画呈现、观察盒、玻璃罩。。。。。。这个90后手艺人把奇思妙想揉入标本制作中,在艺术重构的世界里遨游。

手艺人也是赶潮人

凌晨6点,黄倞朗全副武装:扎着水裤,戴着头灯、手套,一只桶、一支长夹子就是他在海沧湾公园赶海的全部装备。

黄倞朗赶海采集

“每月农历初一、十五的最大潮各走一次,算起来一个月赶海一到两次。”据黄倞朗说,海沧的海边约有三四十种螃蟹种类,常见的基本上都被他打过卡了。

在黄倞朗看来,这个过程像是开盲盒,发现新品种就是开到“隐藏款”,一步步扩大自己的“螃蟹版图”,乐趣无穷。

海沧湾直到嵩屿码头的海岸线,是黄倞朗日常的赶海路线之一。

海沧湾仅招潮蟹就有十余种。其中,拟屠氏管招潮蟹数量庞大。

拟屠氏管招潮蟹(Ucaparadussumieri),钳子一大一小

黄倞朗介绍说,这种蟹很好辨认,它有着一对大小悬殊的钳子。

角眼沙蟹(Ocypodaceratophthalma)也是海沧“特产”之一

“这是细纹爱洁蟹,没有天敌,非常常见,偶尔会被当做面包蟹拿去卖。”他一并科普,爱洁蟹属不少含有毒性,没什么肉且不好吃,建议市民们不要食用。

细纹爱洁蟹(Atergatisreticulatus)

去年,加入厦门当地专注海洋科普的机构“不懂实验室”后,黄倞朗打开了周边更多海域,搜集并记录更多标本。

黄倞朗带队科普赶海

今年秋天,不懂实验室与天心岛小学联合开设海洋探究类课程,黄倞朗贡献了一批精美的螃蟹标本供同学们欣赏。

尖刺绿蛛蟹(Prismatopusaculeatus)

他希望未来能办起“螃蟹”科普精品展览馆,带领海沧的小朋友们开展自然科普活动,让这些艺术化呈现的生物标本,引导他们科学地爱护自然环境。

来源:今日海沧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