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绘就富美新同安!看“千年古城”如何蝶变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厦门广电集团新闻中心近日推出

大型全媒体报道《与特区同行》

全方位展现

厦门经济特区四十年来

砥砺前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今天的《与特区同行》

我们为您解码同安区的40年之变

01

千年农业县“蝶变”现代新城区

主动创造新机遇 绘就富美新同安

在厦门的六个区里,“千年古城”——同安区的发展腹地最广阔,历史也最悠久。40年时间,无论是产业从无到强的发展之变,还是关乎民生福祉的生活之变,同安区一路与特区同行,在改革中抢抓机遇、在担当中加快发展。

1982年10月1日 《厦视新闻》

旱年夺得较大丰收的同安县新店公社社员,喜气洋洋地投入秋收。

上世纪80年代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刚刚拉开,而那时的同安,依旧只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县。

原同安县文化局局长、文史专家 颜立水

当时发身份证,厦门在身份证的上面有一个T,就特区“特”(拼音声母),同安我这个是1987年发的身份证,我当时没有一个“特”(T)。

如何进一步发展?

同安面临着选择!

随着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

同安也逐步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

1988年8月18日《厦视新闻》

同安银城啤酒厂经过13个月的紧张施工和设备安装,产品质量稳定,已销售银城啤酒300多吨。

1988年,同安创建以古城命名的啤酒品牌——银城啤酒,它成为了同安第一家比较成规模的工业企业

原同安县文化局局长、文史专家 颜立水

这里以前就是同安的银城啤酒厂,这个地方还没建的时候是一片农田,啤酒厂建起来之后,同安走上了工业改革的步伐。

当时,银城啤酒一度占据厦门啤酒市场的半壁江山,带动同安工业突破性发展。

1988年,同安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

1997年,同安撤县改区,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此后,随着厦门实施跨岛发展战略,2003年,这个距离岛内最远的行政区也确立了“工业立区”战略,轻工食品园、同安工业集中区等工业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此同时,位于同安老城与厦门岛之间的环东海域,也启动海域清淤、吹填造陆。

2010年6月20日《厦视新闻》

国务院已经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

2010年,随着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跨岛发展的构想绘就于特区建设的蓝图上,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跨岛落户同安。

在环东海域新城,如今,这里正以“两天一个亿”的投资速度打造城市新的“增长极”。

同安区西柯镇党委委员 陈聪林

环东海域整治过后,应该叫做沧海桑田,浅海滩涂变都市。去年整个西柯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7家,比以前多了好多倍。居住人口从2006年的5万多人,到现在已经达到21万人。

从“白手起家”到产业集聚,去年,同安区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591亿元,近5年连跨“三个百亿”台阶,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6条产业链产值破百亿元

记者 陈禹霏

曾经“一穷二白”的同安,与特区同行,正朝着建设富美同安的目标阔步前进,而这其中,悄然变化的还有同安人的生活。眼前这条溪流,是同安最古老的区域之一,它曾经孕育了古城的文明。如今,这里群楼林立,但你或许很难想象,40年前,这条溪流的沿岸,不仅公共设施建设极少,一旦有大水来,还会被水淹没,让不少老一辈人望而生畏。

同安居民 何金挺

我从小在这边长大,上世纪8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沙滩。我在1996年画了这一段的风景,当时水体还是很浑浊,个别地方非常难闻,通过这一二十年的水体改造溪岸建设,双溪形成公园式的两岸风貌。

一次次改革,一次次蝶变,如今的同安,早已褪去了原有老县城的原始模样。近五年时间里,同安区城镇化率提升至75%,“一环两横四纵”路网体系基本成型,谱写出富美新同安的建设新篇章。

记者 陈禹霏

特区之特,于同安,不是先行享受,更不是拥有特权,而是它一次一次抓住机遇,创造机遇,更把机遇转化成更大的发展动力,这就是同安交出的特区“答卷”。

02

经济大跨越 同安变身工业大区 

“智造”发力 “双引擎”驱动 新经济产业强势崛起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初期,农业占据了同安产业结构的“半边天”,一家糖厂、一家榨油厂、一家农械厂和一家陶瓷厂,就是同安工业的全部“家底”。2003年,厦门进行区划调整,同安确立了“工业立区”的战略。此后,同安着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一起回望同安区的经济发展历程,看千年农业县如何转型成为如今的工业大区。

2005年9月15日 《厦视新闻》

在欢快的鼓乐声、喜庆的鞭炮声中,同安工业集中区拉开了大开发、大建设的序幕。目前工业集中区首期通用厂房大部分已被企业认购,还有许多企业正翘首以待。

2005年,同安工业集中区举行了通用厂房开工典礼,开启了同安区筑巢引凤“工业立区”的新阶段。征地拆迁、厂房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随即展开,半个月征地1万余亩、48天五层厂房建设封顶、五年内发展成为同安首个百亿产业园,刷新了当时的“同安速度”。

如今,同安工业集中区已发展为厦门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汇聚了食品加工、现代照明、水暖厨卫、机械制造等四大产业集群。

同安区梧侣社区党委书记 柯溪水

工业立区建设起来,把岛内的企业引进过来,工业集中区就形成了。

当时,承接同安工业集中区征地拆迁任务的梧侣村居民,用部分补偿款集体入股成立公司,统一规划同安工业集中区周围地块,建设商业用房。经营所得成为居民的收入来源。

如今,曾经不靠山、不靠海的“三差村”,借着“金包银”模式和同安工业集中区的“东风”不断发展。

同安区梧侣社区党委书记 柯溪水

建完以后老百姓居住环境提升了,利用房子还可以出租,现在社区出租户平均年收入十多万、

2006年,总部位于思明区的厦门蒙发利电子有限公司,将生产线搬到了同安工业集中区内,成为第一批入驻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的企业之一。场地大了,企业随即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

如今,有了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的加持,蒙发利的五大智能车间已大幅提高了工业自动化水平,智能化按摩椅年生产能力30万台。而其隶属的奥佳华集团目前则成为全球最大的保健按摩器械专业生产基地。

厦门蒙发利电子人力行政副总监 何兵

我们的供应商、产业链、原材料采购配套等,都是比较健全的,有利于业务发展、产能扩大。

记者 廖媛

从传统制造到精益生产,从智能制造到工业4.0智能工厂,同安工业集中区内一批传统龙头企业不再“传统”,带动了整个工业园区向高端化、智能化延伸。而另一边,新经济产业也在同安湾畔强势崛起,成为同安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双引擎之一。

今年五月,网易厦门数字产业中心在美峰创谷正式开园,它是网易落地全国的第一个数字产业中心。中心利用网易优势,为初创项目提供成套孵化体系,截至目前,这里已有33个项目进入培育体系,助力创业者将好想法变成数字经济时代下的“爆款”。

网易厦门数字产业中心项目经理 覃淮汝

数字产业需要跟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我们看到同安有非常丰富的工业制造业,它有很多面向C端的产品。网易希望将二十多年在创新方面的经验,还有技术产品的能力和网易的生态,跟这些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跟同安本地的企业做很好的合作和结合。

如今,同安区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成长迅速。与此同时,同安还在“变换”车道,蓄力打造厦门科学城和同翔高新城,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产业,全力打造厦门发展新增长极。

03

产业兴村绘就“富民卷” 

忆苦思甜不忘“初心路”

作为全市最大的行政区,同安是厦门农村面积最大、农业占比最重、农民人口最多的区,是全市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其中,军营村、白交祠村是海拔最高的两个高山村。曾经,这里由于贫困“藏在深山人不知”,脱贫致富“山长水远步步难”。40年来,这两个村子因地制宜,不仅走出了绿色产业脱贫的典型路子,更成为同安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记者 侯又华

生活在厦门,无人不知军营村,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我们从山下一路开车上山,据说,这一路一共有189道弯。言下之意,要想摘掉这贫困的帽子,第一道坎,就是这189道弯。40年时间,当地村民写下了“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脱贫故事。

走进军营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独立的小楼,55岁的居民高金余和兄弟姐妹在自家小楼前泡茶闲聊,2013年,在外打工的高金余回村,开起这里的第一家民宿。

同安区军营村村民 高金余

现在生意很好。这是我们以前的老房子,当时一百多平方米左右住着四十几个人。我希望新的跟旧的楼房在一起,能够忆苦思甜。

这个大皮箱,高金余用了40年,一直舍不得扔。40年前,军营村里住着700多名村民,每个人只有不到1亩茶园,人均年收入才200多元。

同安区军营村村委会原主任 高泉国

1986年的时候,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第一次到军营村,他说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要致富先修路,要大力发展茶叶,要办好教育。

牢记嘱托,村民们开始有序开垦、种茶种果。随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推进,农村的贫困问题也在逐步推进解决。2005年,军营村的路通了,灯亮了,公交车也上山了。

为了带动更多村民返乡创业,军营村成立了返乡青年创业联盟,如今,返乡创业青年已经有30多位,大家把故乡老宅变民宿,茶园“绿叶”变产业,村民的人均年收入比40年前翻了200多倍。

白交祠村,这些年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安区白交祠村村民 杨梅香

比如人均收入,当时才100多元,现在人均4万多元。

党校办到高山上

教授请到家门口

2016年,高山党校设在了这两个脱贫致富村,村民们当起了讲解员,学员们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在对比今昔“看变化”中传承精神,在现场体验“接地气”中感悟作风。

以军营村、白交祠村为样本,如今,同安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了新的跨越,17个村入选省市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5个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伴着绿水青山

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

正在这片沃土上徐徐铺开

04

旧貌换新颜 同安老城蝶变发展

打造环东海域活力新城 绘就富美新同安蓝图

随着厦门跨岛发展战略的实施,40年来,同安区也对旧城、新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和建设。同安老城区内,街道、房屋修旧如旧,生态绿地先后建成。昔日水产养殖无序、泥沙淤积严重的环东海域,也摇身变成宜居宜业的典范新城。

花生汤里泡个鸡蛋、乌鸡熬煮米粥再撒点香芹、猪皮猪头肉连汤汁冷藏切块,这一口熟悉的味道,让不少同安人欲罢不能。

同安居民 张春燕

做的是同安比较早的古早味小吃,有花生泡蛋、花生汤,还有油条、冻肉、乌鸡粥。

做同安小吃,张春燕已是老手了。1988年,她在同安老城区支了个小吃摊,给街坊邻居做了三十多年早餐。当时,她铺位前的道路坑坑洼洼,周围房子也是低矮破旧。

2016年3月23日 《厦视新闻》

随着同安区旧城改造的持续推进,同安老城区的立面改造工程也在逐步展开。

随着同安旧城改造工程的拉开,张春燕的店铺搬到了新地址,店门口是宽敞的沥青马路,周围是高层住宅,还有一条沿溪而建的慢行步道,就建在她店铺的不远处。

随着同安先后开启主城区、老城区立面改造,这里的街道、房屋修旧如旧,生态绿地先后建成,一批民生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了老城的承载能力,也提升了城区管理水平和宜居环境。

记者 廖媛

同安人说起这条沿溪而建的慢行系统,最多的评价就是“很美、很方便”,美在它水清岸绿,方便就在于它联通了古城墙、古牌坊、孔庙等文化古迹。这样的“乡村”和“古韵”,让市民游客在散步的同时,还能触摸同安古城的历史脉搏。而在这条西溪的另一边,如今,一栋栋高楼已经拔地而起,那里就是正在崛起的同安新城。

紧紧把握“岛外大发展”的契机

同安全面拉开了向南向海发展的城市框架

这当中的核心区域

是环东海域同安新城

美峰创谷、银城智谷和环东云谷初具规模,充满海滨风情的滨海旅游浪漫线正成为网红打卡点。

而眼前这幅充满活力

“产城人”融合的生态美景

得益于2006年启动的环东海域综合整治

2006年07月22日 《厦视新闻》

我市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加快岛外建设又有重大举措。今天上午,备受瞩目的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宣布开工。

2006年环东海域进行滩涂清淤,当时,环东海域启动养殖退出、滩涂清淤等一系列工程,附近村子里的渔民纷纷“洗脚上岸”。

林国民是后田村村民,以前以养虾、养螃蟹为生,改行后他在村口开起了一家海鲜大排档。这些年,他眼见着村口的一片滩涂变身绿地和彩虹跑道,以前偏居一隅的渔村,也成为同安新城的“一份子”。

同安区后田村村民 林国民

这个是当时村子的避风坞,船都是从这里出海的,现在这边填起来绿化了,橡胶跑道建起来了,环东海域的环境变得很好。

环东海域新城指挥部副总指挥、市住房局副局长 陈江生

通过前期整治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如今环东海域新城已成为我市深入推进“跨岛发展”的主阵地,累计已完成固投3000多亿元,也是我市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如今,同安仍在蓄力发展

未来五年,同安将在教育、医疗

养老等公共服务上持续加大投入

做“强”南部新城

做“优”中部老城

做“美”北部乡村

推动城区持续发展蝶变升级

来源:厦门广电

同安区融媒体中心  出品

编审:叶薇薇、叶冬梅、刘志民、曾婷

终审:王英瑞、卢漳华、叶志展

同安发布

扫码关注了解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