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暖警故事|骆洋:“平安暖阳”暖民心,防骗反诈巧治理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骆洋,他将为民服务的真情融入社区警务工作的一点一滴,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平安暖阳”。

平安是民生之首,安全感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前提和基础。

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挑战,厦门市公安局坚持为厦门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厦门市公安局联合新浪厦门,开展2021年“暖警”主题活动,讲述厦门警察暖心故事,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厦门民警风采。

骆洋,他将为民服务的真情融入社区警务工作的一点一滴,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平安暖阳”。

组建7个“联防圈”构筑平安新阳“同心圆”,创新推出“导游式宣讲”“防骗码测试”等一系列防骗金点子,创建全市首个“智慧城中村”……

从警14年来,因工作业绩突出,骆洋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嘉奖4次,荣获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和厦门市第七届“我最喜爱的十佳民警”称号。

群防群治“集结号”构筑平安新阳“同心圆”

2016年9月,骆洋来到新阳派出所成为社区民警。新阳工业区是厦门市重点工业区、海沧台商投资区重点开发区,辖区有企事业单位有2000多家,外来人口10余万人。企业多、流动人口密集,治安要素复杂,社区警务面临严峻挑战。

“就从亮灯巡逻开始改变!”骆洋从街道争取到经费购买了电动巡逻车,带领辅警加强巡逻。但辖区面积大、警力有限,一时难以实现亮灯巡逻全覆盖。

在深入走访辖区调研后,他有了新的思路:辖区企业多既是难点更是优势!如果把工业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让各网格里的企业‘抱团’形成联防圈,协助派出所开展治安巡逻、防控等工作,巡逻力量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

于是他以辖区最大的一家企业明达实业有限公司为试点,发动周边8家企业参与,招募企业员工成立平安志愿服务队,在上下班的重点时段不间断开展治安巡逻,组建了辖区第一个“联防圈”。试点很快出现成效,组建仅一个月,周边刑事警情就下降65%。

从1个“联防圈”,到5个,再到7个,“联防圈”模式得到辖区企业积极响应和热烈欢迎,到2018年一共有61家企业参与其中。为便于管理,骆洋将他们命名为“平安新阳企业联盟”。

“联防圈”的平安志愿者每天在民警、辅警带领下在企业周边巡逻、隐患排查、安防宣传等工作,与派出所的巡逻辅警、村(居)专职巡防队员相互策应、密切配合,有效填补新阳群防群治“最后一块拼图”。

七个“联防圈”的企业通过共治共享、守望互助,形成社会治理“大合唱”,构筑平安新阳“同心圆”。在联盟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辖区刑事警情连续5年大幅下降,累计降幅达70.8%。2018年海沧区以99.75%的安全感率获评群众安全感率全省第一。

如今,“平安新阳企业联盟”已成为厦门群防群治的闪亮名片,多次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点赞,并入围2021年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评比。

反诈“点子王” “防骗码测试”全市推广

“骆警官,昨天我接了个电话,跟你说的‘冒充公检法’套路一模一样,我一听就知道是诈骗!”这是骆洋在反诈宣传工作中听到的、最让他开心的话。

为了遏制辖区诈骗警情,骆洋一直在思考适合工业区的宣传方法。把工人集中起来讲课效果肯定好,但要集中流水线上的工人,就影响了生产。他还尝试在食堂播放防骗视频等,效果却一般。

一天看到企业班车时,他突然来了灵感:班车空间密闭,工人注意力易集中,太适合防骗宣讲了。于是组建反诈骗小分队,带领4名辅警队员携带“小蜜蜂”,每天搭乘班车开展“导游式”宣讲。语言生动、案例鲜活,班车上的“反诈脱口秀”成为工友每天的“防骗早餐”。

一年间小分队累计宣讲12万余人,2018年新阳派出所诈骗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1.66%。

2020年,面对疫情时代诈骗形式的新变化,骆洋从使用问卷网调查外来人员轨迹得到启发,又创新推出“防骗码测试”。

他精选五类高发诈骗警情设计成测试题,通过问卷网平台生成防骗码,发动民辅警、网格员和志愿者推广答题。问卷网后台自动生成统计表格,通过与辖区实有人口比对,能够计算防骗测试覆盖率;群众被骗,还可以倒查找出宣防的漏洞。

2019年,辖区一家医院先后发生诈骗案件10余起,诈骗金额达100余万,民警多次到医院开展防骗宣传却收效甚微。骆洋组织全院1500余人开展线上“防骗码测试”,对未达到满分的进行二次测试,仍未满分的见面一对一宣讲,通过两周时间实现全院人员“一个不漏、全员过关”,2020年,该医院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实现“零发案”。

“防骗码测试”取得良好成效,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专题到派出所调研,并在全市推广应用,助推厦门诈骗刑事警情连续两位数大幅下降。

智慧警务“先行者” 创建全市首个智慧城中村

2020年5月,因抗疫工作突出骆洋被火线提拔为新阳派出所副所长,分管社区、人口管理等基础工作。更高的平台给了他新的压力和动力。

新阳派出所辖区人口约23万,其中外来人口18.5万,主要分布居住在新垵村和霞阳社区两个“城中村”。尤其是新垵村是全市最大“城中村”,流动人口占比高达92.37%。村庄面积仅3平方公里,2139栋出租房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治安管理难度极大。

如何把“城中村”治理好?善于思考、喜欢研究新事物的骆洋注意到大数据技术对社区工作的“赋能”,决心打造一个“智慧城中村”。

“智慧城中村”是什么?全市乃至全省都没有现成的模板。文科出生的他决定从零学起。拜科通处的同学为师,密集走访科技企业,参加警务科技展会。2个多月里,每天下班后他都在所里挑灯夜战,了解警务技术知识,与专业人员探讨修改建设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搭建在局域网上搭载智能感知设备的,低成本、多功能的“智慧城中村”建设方案“呱呱落地”。

方案有了,谁来投钱建设?“推销员”骆洋找到新阳街道,推介“智慧城中村”对治安管理、社区治理、招工兴产等“一举多赢”的作用;同时,又通过召开房东会、挨家挨户入户走访,向房东讲解建设智慧出租房的好处。最终,街道决定投入200万经费用于试点建设,房东也纷纷出资在自家出租房内安装监控摄像头。

2021年6月,新垵村“智慧城中村”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现在,新入住新垵的租客可能会被房东提醒:“你的防骗测试题还没做,快做!”“你的疫苗,第二针还没打,去打!”有些租客搪塞说“有做,有打”。房东却不含糊:“别说假话,我的APP上都标注着呢!”

依托“智慧城中村”大数据技术,新垵村成功实现“以房管人”“以脸管人”和“以网管人”的数据融合,能够对辖区实有人口精细管理、对治安隐患智能预警,实现“脚板警务”向“智慧警务”的转变。

“智慧城中村”建设受到村民的欢迎,它在社区治理上的强大动能也逐渐展现,新阳街道又主动“跟投”400万,在其他“城中村”全面铺开。“智慧城中村”作为一个开创性的全省基层智慧治理新苗,正在新阳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