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热点城市|沈阳:肩负引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重大使命

综合
关注沈阳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先后获批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多项试点示范,肩负着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引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大使命。沈阳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中心,是国家规划建设的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拥有全国区域枢纽机场、东北最大的集装箱货运铁路编组、高速路网;沈阳历史文化悠久,拥有72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的美誉,满清文化、民国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绵延积淀,构成了鲜明的城市文化符号;沈阳产业基础雄厚,盛产“大国重器”,建有宝马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机器人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集成电路产业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前三,拥有丰富的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沈阳创新资源聚集,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将近1000个,涵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航空装备、生物健康、材料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东北、辽宁高度重视、深情牵挂、亲切关怀,对沈阳等副省级城市成为东北振兴的主要依托寄予厚望。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推动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沈阳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为沈阳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带来了难得机遇。

当前,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沈阳正在全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已经发布,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东北地区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重要中心城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人口规模突破千万人;到2035年,建成国家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城市,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人口规模达到1200万人;到205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

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沈阳将着力打造“一枢纽、四中心”,推动产业、城市和社会转型与发展。

具体来讲:“一枢纽”,就是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按照国家“十四五”交通规划提出的“建设具有国际门户作用的枢纽城市”这一目标定位,统筹交通、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枢纽平台,全面构建“空陆海网”大通道、大枢纽。空中主要是高标准建设临空经济区,培育壮大航空经济,目前已初步形成整体规划。陆上主要是争创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上半年,开行中欧班列334列,同比增长45.2%,全国排名第6名。海上主要是发挥自贸区的通关、空港、税收、贸易便利化等政策优势,大力发展“海—铁—公”多式联运。网上主要是做大做强跨境电商。目前,1210、9610、9710、9810业务已经全面开通,上半年交易额实现了16.1亿元,同比增长了130%。

“四中心”,就是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其中:
围绕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一方面是做好“老原新”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通过抓龙头、铸链条、促融合、建集群,实施20条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刚刚介绍的10个配套园、20个专业园,就是具体的空间载体。另一方面是强化数字赋能,建设“数字沈阳、智造强市”。目前,5G网络覆盖全市重点区域,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布局了7个,“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已经运行,沈阳成为与北上广并列的“数字高铁”新枢纽。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正在建设,年内可为自贸区、中德园等提供优质国际网络服务。

围绕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挥高校院所集中、科技人才资源丰富优势,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创资源布局,强化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创新空间的摆布上,重点打造“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的发展格局。其中,浑南科技城是集全国之智、举全省之力建设的重大标志性基础工程,4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正在加快建设,将汇集大装置、大设施、大平台等高端创新资源,构建紧密衔接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立足沈阳、辐射全省、面向国际开展科创活动。
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高标准建设金融集聚区,统筹推动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体系、金融科技、金融制度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壮大投资基金业,是沈阳建设金融中心的主攻方向。目前,正在打造两只百亿政府基金、三类功能基金,以及N个产业链基金群的“2+3+N”的多层次投资基金体系,计划利用3年左右时间,新增投资机构不少于100家,实现基金总规模超过千亿元,撬动万亿资本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擦亮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塑造城市魅力文化空间,深度挖掘重大历史文化,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历史沈阳、文化沈阳、山水沈阳。目前,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包括打造“一宫两陵”文旅品牌,创建盛京古城国家5A级景区,改造升级历史博物馆,建设城市书房等等,努力打造更多城市文化新名片。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一个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综合性衡量指标。
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营商环境非常关心,强调“只有建设好投资营商等软环境,才能有效遏制东北资本、人才流失的状况,打破所谓‘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使资本、人才成为东北发展振兴的重要助力”。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事关振兴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围绕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对标提标、创先争优,刀刃向内、改良土壤,建立了一整套制度框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出台了一揽子务实措施、整治了一大批突出问题,已经连续两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是全国进步速度最快的14个城市之一。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持续向好,带来的最大成果就是投资者信心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276个、804个,同比分别增长53.9%、106.7%;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069个,同比增长28.1%,全年计划不少于2200个。
今天的沈阳,是一片集聚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更具潜力的发展热土,拥抱沈阳就是拥抱梦想,投资沈阳就是投资未来。在座的各位企业家都是粤商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引领者、佼佼者,和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一样,有着开创精神和美好愿景。在这里,我代表沈阳市委、市政府向大家发出一份诚挚、热情的邀请,欢迎大家走进沈阳,用慧眼去发现沈阳、用心灵去感悟沈阳、用行动去发掘沈阳,为沈阳注入粤商资源、融入粤商经验、汇集粤商力量。我们也将聚焦企业所需所盼,全力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真正让大家在沈阳舒心生活、安心发展、放心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