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暑期科普研学:在红树林与厦大嘉庚学院师生一起发现牡蛎壳的妙用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图1:实践队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合影(摄影:陈慧杰)

图2:实践队及指导老师与天心岛小学教师合影(摄影:李昊慧)

牡蛎大家都吃过,但是牡蛎壳有什么妙用?

跟着厦门大学嘉庚学院“3060”双碳战略协同创新专家工作站办公室主任陈斌来了解下!

7月初开始,作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校级重点团队,海沧湾红树林区牡蛎壳生态围堰实践队分别前往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和厦门市海沧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陈斌带领师生团队以“3060‘双碳’战略”为主题,以构建红树林科普公益为目标,积极实践,在实践中科普海洋红树林、牡蛎壳围堰、微塑料等方面的知识。

在厦门市海沧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实践队成员通过采样实验和科普研学的方式,让天心岛小学学生了解到红树林的定义、生境、种类和作用等。其中,采样实验包括潮滩红树林内生物采样观测、牡蛎壳采样、微塑料采样、红树林幼苗生长状况监测、RTK高程测量等。在采样实验和科普研学过程中,小学生基本掌握了红树林的相关知识和采样实验的基本操作,提升了实操能力。

图3 科普研学上课(摄影:陈斌)

图4 RTK高程测量教学(摄影:陈斌)

图5 红树林幼苗生长观测(摄影:陈斌)

图6 牡蛎壳采样 (摄影:陈斌)

图7 微塑料采样(摄影:陈斌)

在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实践队成员开展了《蓝色家园-海洋·红树林》科普讲座。作为海沧湾红树林区牡蛎壳生态围堰实践队,为本次参加夏令营的小朋友们分享了海洋红树林、牡蛎壳围堰等方面知识,共享这场“蓝色家园”的科普盛宴。

讲座内容涵盖了微塑料、红树林、牡蛎壳围堰等多方面。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环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次活动,河口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慧杰和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副校长陈姝也参与实践、指导实践。

图8 科普讲座学生回答问题 (摄影:陈斌)

图9 科普讲座学生回答问题(摄影:陈斌)

图10 指导老师科普讲座总结 (摄影:苏益帆)

图11 科普讲座与科普研学优秀队员颁奖 (摄影:李志华)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卢昌义对本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表示,开展一系列有关红树林生态保护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将来学习环境课程、进入环境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图12 卢昌义院长指导实践队合影 (摄影:陈斌)

实践队克服种种困难,在过程中增长了本领,磨练了意志。成员们表示,要将所学所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红树林生态的道路上,脚踏实地,不断探索,勇做时代弄潮儿!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丰富了漫长的暑期生活,培养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共同度过了一段守护红树林的时光。并且,实践队也在此呼吁——共同保护红树林,杜绝过度采摘榄钱的行为,拒绝制造海洋垃圾,让红树林安稳生存,让鸟类有家园栖息,让海洋生物能够继续繁殖,让生态风景更加优美。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