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灯工厂”里探寻“智造”之光

综合
关注下午5时,位于厦门市翔安高新产业区的“黑灯工厂”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准时响起下班音乐,工厂内的灯依次关闭,工人们陆续走出厂区。
“黑灯工厂”到底什么样?记者满怀好奇地换好白色专用布鞋,穿好无菌服,再经过消毒室,走进友达光电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探究竟。
在逐渐暗下来的生产车间里,依然一片忙碌:机器设备红色或绿色的指示灯不断闪烁,机械手臂“挥舞”着,一辆装载着原材料的无人搬运车正沿着设定好的轨迹从仓库驶来……
“这就是我们的‘黑灯工厂’,黑灯瞎火造产品,无灯无尘更无人。”友达光电先进制造副理杨凯满怀自豪地介绍,“黑灯工厂”也被称为智慧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工厂,它的名称来源于工厂内部的环境——生产线上没有工人、没有灯光,利用先进数字技术、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就可以让设备按照系统指令自行完成生产、存储、搬运、检测等任务,具有全天运营、高效、精准和灵活度高的特点。
抬眼望去,几十个机械手臂正井然有序地接力作业,仅需二十几秒时间,生产线就能完成清洗、高精度压合、点胶等十几道工序,生产出1片55英寸液晶面板。友达光电制造经理陈远帆说:“即使是节假日,我们‘黑灯工厂’的几十条生产线也能高速运转,只需要3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上万台智能电视面板的生产任务。”
生产、搬运等工作都无须人工操作了,那人干吗呢?
在“黑灯工厂”入门处,记者发现了一个智能监控中心,近20块电子大屏幕上显示着各条生产线的实时生产数据。“智能监控中心由设备管理模块、品质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组成,就好像‘黑灯工厂’的‘大脑’。平时工人们只需在这里监控数据,只有当质检不合格或发生异常时才会进行人工干预。”友达光电先进制造副理林小琴告诉记者。
在她看来,“黑灯工厂”这样的智能制造方式,不是由“机器完全替代人”,而是把人解放出来,让员工投入到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中去。比如,制程工程师原本的工作是在现场调整参数,现在则是进行设备参数最优化的系统开发。
近年来,以“黑灯工厂”为代表的智能制造通过数字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成生产力的跃迁,形成新质生产力。目前,中国宝武、九牧集团、吉利汽车等多家企业都建设了“黑灯工厂”,实现了生产方式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不过,建设“黑灯工厂”并非易事,对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资金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以友达光电在厦门的“黑灯工厂”为例,工厂建设耗费3年时间,资金总投入上千万元。
“包括出口退税在内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如同‘黑灯工厂’里的一道光,在提升企业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友达光电税务副理王闽介绍,2023年友达光电收到上亿元出口退税款,每笔出口退税款基本上都在3个工作日内就办好了。不仅如此,友达光电还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款数千万元。“有了这些‘真金白银’的税收支持,我们可以集中更多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王闽说。
报刊:中国税务报
时间:2024年01月26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雨柔 雷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