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爱与责任:我与学生的成长之旅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爱与责任|我与学生的成长之旅

郑金雄教授

当得知自己获评厦大 “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我的心中充盈着感动。

办公室窗外,凤凰树在轻柔摇曳,叶子沙沙作响;法学院扩建大楼承载着新希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处,波澜壮阔的蓝色海洋,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力量。我深知,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那些可爱的学生们。

初心:法治梦想的启航

回首往昔,职业生涯宛如一场奇妙的冒险。1991 年,我从厦门大学毕业,自此踏上了法律人的征程。我曾穿梭于熙攘的人群中,卖过大巴车票,感受着生活的平凡与匆忙;也曾参与法院大楼的建设,一砖一瓦间见证着法治根基的逐步筑牢;还曾管理单位食堂,在柴米油盐中体悟着人间烟火的温暖。

记得担任《人民法院报》记者时,我报道了一起错综复杂的案件,涉及众多法律条文和专业术语。为了让读者清晰理解,我绞尽脑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作解释。可是,仍有两个读者打来电话,说难以理解其中的法律适用。那一刻,我意识到,法治传播方式,仍有诸多不足。

后来,我身披法袍,端坐于庄严的法庭的审判席上。面对当事人那满是疑惑与不解的神情,我懂得,自己身为法官,除了公正裁决,让他们透彻理解法律也一样很重要。

有一次,一位输了官司的当事人,带着愤怒与不甘来到法庭。他情绪激动,认为判决不公。那时我还年轻,性子也急,但努力控制住了情绪,始终用平和的语气,向他解释判决的依据和理由。

我详细剖析案件的事实和证据,逐一对法律条文的适用进行拆解,试图让他明白每一个判断都是基于公正和客观的考量。起初,他仍然固执己见,但我没有放弃,继续耐心地解释。渐渐地,他的情绪开始缓和,眼神也从愤怒逐渐转为理解。当他最终表示接受判决时,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创新:“法律传播学”的诞生

从书记员直到高级法官,我多年的法律实践,实质上也可以视之为一场漫长的法治传播。

记得在社区广场上,有一场法律宣传活动。群众向我围拢过来,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询问关于房产继承的问题,有的关心劳动合同的权益,还有的对邻里纠纷的法律解决方式感到困惑。

我尽力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但仍感觉到他们的迷茫。他们对法律术语感到陌生,对法律程序不太清楚。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峡谷,应该怎样架设桥梁?我不断思考,法律不仅仅是法庭上的裁决,更应该是人们生活中的指南。

到大学当教师后,我发现,即使是法学专业的学生,虽然法学知识不断进步,但对于如何将法律传播给更多人,让法律真正发挥作用,一直感到困惑。这坚定我开创 “法律传播学” 这门课程的决心。

为了开好这一门全国高校从未有过的新课程,我尽平生所学所研,汲取消化法学和传播学大量资料,研究国内外的相关案例;求教于专家学者,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将法律知识与传播技巧有机结合。我仔细筛选每一个案例,思考如何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努力打造一门交叉学科的创新课程。

在开设课程的四年中,“法治与传播新文科改革”项目成功入选了2020年度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厦门大学“揭榜挂帅”教改项目。此外,“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选题成功入选国家社科项目,并在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获得通报表扬。该改革项目还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领导的批示肯定。

温暖:与学生的相伴时光

成为大学老师后,我每每看到学生,就像看到自己孩子。我爱我的学生们。

冬日的校园,海风带着寒意。有一次,我发现,早晨8点的课堂上,许多学生总是眼神惺忪,人在教室,精神似乎还在被窝里。我心想,如果一直这样萎靡不振,怎么能上好课呢?

于是我决定,从下周的课堂开始,安排课前热身活动。那天,上课铃尚未响起,音乐声便在教室里轰然奏响,那是一首节奏明快的歌曲。学生们先是一愣,随后绽放出惊喜的笑容,有些性格开朗的学生,立即随着节奏欢快地扭动起身体。

教室的气氛瞬间被点燃,冬日仿佛也变得温暖。看着学生们充满朝气的脸庞,我特别欣慰。这样有活力的早上,才是应有的学习状态啊。

在批改作业时,我遇到了一篇好文章。这名学生以学习法律传播学的经历为线索,展现对学科的深刻理解与热爱,情感真挚,令人动容。他生动讲述如何运用学到传播方式,让更多普通人用好法律。他的文字充满了热情和思考,激动之下,我挥笔给了他100分!

这个100分,让我在事后思考了很久。我想起,平时他对法学的那份热爱与追求。也许这份作业质量只有95分,但这100分会是他前进的动力;这也许是他成年后唯一100分,这100分也许能影响他的一生呢。而我身为课任老师,今后大概也不太容易给出100分了。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师生心灵的共振。

法律的职业核心,在于表达和沟通。表达能力是法律从业者最重要的技能。但在现实中,除了个别优秀的学生,并非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表达的训练。为此,在课堂设计时,我竭尽全力,为学生们创造各种发言的机会。

有个内向的学生,在课堂发言时,结结巴巴,不知所云。课后,我看出了他的沮丧,特意找到他,笑着说,“你好好听听,我的口音是不是地瓜腔很重?我呀,从前比你胆子还小,又总担心人家听不清我说什么……但后来,经过各种职业训练,也当了教授!为什么呢?就是敢大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啊。”

他若有所思,说,我再试试。在后来的课堂发言中,他的表达一次比一次流利。有一次课上,在他发言后,我立即表扬说,看,什么叫战胜自我,你这次就是!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联结。这些温暖的瞬间,是师生之间共同的珍贵回忆,是鼓励我前行的动力。只要能力所及,我愿意永远是他们成长的引路人。

图/文:郑金雄

(来源:厦门大学法学院)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