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湖里速度”再现 厦门首宗低效工业用地协议收储再出让项目开工建设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4月2日,同致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汽车电子智能工厂开工建设。从低效认定、签订收储协议到土地挂牌,5个月;完成土地出让到开工建设,15天——这一速度不仅是厦门市湖里区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的最新成果,更是“湖里速度”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从40多年前经济特区建设的“湖里速度”,到如今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的“湖里速度”,湖里区始终在发展浪潮中勇立潮头,用速度与效率诠释特区精神。

开工仪式现场 张启智/摄

低效用地的华丽转身:政策创新与高效服务的结晶

同致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汽车电子智能工厂项目地块,位于湖里老工业区核心位置的湖里大道与华盛路交叉口东南侧,曾是厦门民兴工业有限公司的车轮毂配件生产用地,容积率仅0.6,原产业层次较低,土地效益未充分发挥,被认定为低效用地。

厦门市是全国首批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湖里区为推动老工业区产业转型升级,于2024年出台《湖里区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希望将地理位置佳、相对低成本的低效工业用地向集约型“智造空间”转型。湖里区政府通过协议收储、重新规划,以3900万元的价格将该地块挂牌出让给急需扩产的同致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此次同致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新基地的建设,将有效解决公司研发与生产分离的难题,实现“楼上楼下”协同,极大提升研发测试效率。据介绍,新基地采用“工业上楼”模式,容积率提升至3.8,年均可节省超2万小时测试时间,加速产品迭代与市场转化。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20亿元,吸引超500名高端技术人才聚集,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百亿级智能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为湖里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同致电子作为专业的汽车电装品供应商,产品涵盖倒车雷达、车用摄像头、智能车内后视镜等汽车电子产品,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同致电子董事长陈圣儒表示,“我们在湖里区深耕30余年,已经把这里当作家一样。近年国内汽车行业发展形势很好,此次借助湖里区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的政策优势,公司很坚决地将增资扩产的新基地落地在湖里区,无论是生产流程的改进还是人才的招聘都将带来极大地改善。新基地预计在2026年的8月建成,10月投产,12月就可以出货了。”

奠基仪式现场 张启智/摄

新时代的“湖里速度”:低效用地再开发的高效实践

今天,湖里区再次以“湖里速度”引领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致电子科技项目的快速落地,正是这一速度的最佳例证。

湖里区在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中,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例如,支持企业申请土地使用权续期至50年,允许“带建筑现状出让”,缩短土地出让流程。这些政策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权,还大大降低了再开发成本,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

为此,湖里区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从低效认定、签订收储协议到土地挂牌,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同致电子项目的前期工作。这种高效的政务服务,确保了项目能够快速推进,体现了新时代“湖里速度”的强大执行力。

同致电子科技项目的开工建设,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还将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百亿级智能汽车电子产业集群。这种产业协同效应,将进一步优化湖里区的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传承特区精神:为厦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范本

作为厦门市首宗低效工业用地协议收储再出让项目,同致电子科技项目的开工建设,是湖里区推动产业回归都市、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标杆案例,也是“湖里速度”的生动体现,为厦门市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提供了创新范本。

据了解,湖里区将以此为契机,以创新的政策、高效的服务和坚定的决心,进一步推广“低效用地再开发 + 都市工业回归”模式,计划盘活2.5平方公里老工业区,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产业向“研发型制造”升级,助力厦门建设“两高两化”城市。(张琼 张启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